李守鑅能带来三千兵马,所以朱由检很容易做出抉择。

这年头。

总兵也不值钱。

还能督促军士的算是平日有点本事的,要是能带着军队出行,更是不得了,所以李守鑅是怎么目的,朱由检不太确定,但是能收复此人就最好不过。

吴襄支持皇帝的决定。

原本他是瞧不起内地将领的,不过现在他改变了主意。

辽东军队矛盾再多,多少还是能发军饷的,日子能维持的下去,也是精锐的士兵,日子反而过得不错,按照皇帝的说法,大明朝廷真是勒紧裤腰带供应辽东军队。

“无论如何还是要防备些。”

“虽然居庸关易守难攻,可是大军后勤路线却薄弱,如果此人目的不善,切断大军的粮道,恐怕造成军心不稳,后果难料。”

奋武营游击将军李昌期提议道。

此人是新军中唯一中层京营军官出身的将领,这段时间的表现也不错,起码朱由检看来没啥问题,论经验而言,的确是京营七位将军里的第一人。

所以奋武营成为中军主力,还有一个骑射了得的廖荣,两个后组建的武字营,反而隐隐有超过四卫营的趋势。

居庸关马岱忍不住插话。

“皇上,据臣所知,昌平总兵李守鑅名声不错,向来守规矩,理应对朝廷乃忠心之臣,臣认为不应做出过激的应对。”

马岱不太理解京营将领的思路。

为何把地方将领当做仇寇似的防备?

马岱的确不能理解新军。

现在新军的基础是建立在对内廷的抄没之上,皇帝从骨子里防备一切,连带着新军也沾染了类似风气,有那么一丝不相信一切外部势力。

这当然让马岱不满。

“马总兵为何肯定昌平总兵没有敌意呢?昌平总兵又没有提前派人请旨意,万一此人心生歹意,与贼寇暗通款曲,岂不是把反贼做忠臣?”

李昌期反驳。

京营日子有多苦。

皇帝说的没错,就是蛀虫太多了。

这些人都是反贼。

李昌期原来只是小小的一名校官,遇到了机缘,成为皇帝身边的亲信,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折,早已不是历史上那名平平无奇的校官。

思想上当然受到皇帝影响。

吴襄反而闭嘴了。

老而不死是为贼,别看只是小小的争论,其实关乎军中利益。

利益绝对不是小问题。

辽东主军和客军矛盾有多么激烈,以至于宁愿在战场上出卖对方,赌气到各自为战,全军覆没的下场,也没有妥协的想法。

人活一口气,不就是为了利益么。

一个集体的核心更是利益。

利益是一切。

吴襄仿佛看到了当年辽东时,客军的大量集结,以及同样的矛盾上演,作为老狐狸,吴襄不想参与,不想得罪一方。

朱由检皱着眉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任何群体都会有矛盾,包括大清。

黄台吉死后。

关于王位之争的矛盾同样尖锐。

只是呢。

因为大清高层有危机感,所以尖锐的矛盾保持了平衡,多尔衮并没有为了王位不顾一切,而是选择了妥协,同样,其余的势力也选择退了一步。

这一方面,晚明远远无法相提并论。

如何解决大明的内斗,哪怕是朱由检也无能为力,除了缓和之外,就是全部换掉,最终只能靠着强压,强压需要绝对的实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