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李承乾将那把来自于赵元楷的障刀沉入了池塘底,以沉刀明志,表示他将丢弃象征着权术阴谋的暗器,只将那把陛下所赐的象征对储君的期望的光明正大的仪刀留在身边。于是他用最诚挚的态度写了一道谢罪表,表达自己对于过往的悔过,以及对于政治理想的崭新的决心。这道谢罪表打动了已经寒心的李世民,李世民决定换一种方式培养太子。

李世民换了什么方式呢?他决定将太子下放到国家的各个部门中,让太子亲自经历和处理国家千头万绪的事务——毕竟他自己就是这么成长出来的。这是一个非常巧妙而且合适的办法,为什么呢?首先,要知道李承乾走到这一步的原因在哪里。李承乾因为上一世的经历而怀有着心病,也因为上一世的经历,让他有着不符合年纪的城府与胆略,因而他凭借自己的聪慧和阅历过早地将自己经营出来,他过早地在政治场域有了一个不能被任何政治势力忽视的地位,而他的心病和早熟,也导致了李泰被他内卷逼迫着一并早熟,一并过早地对政治活动高度参与。在这种条件下,仕途不得意的谗臣自然便选中他,因为他有力量和资本,因为他是一个切实的突破口,他们可以和他互相利用,达成目的。而且,这种互相利用造成这种坏结果也是必然的,因为随着李承乾对越王党的斗争,谗臣的一些灰色行为就无法自拔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依赖的政治路线不是光明正大的,是阴谋诡计、朋比为奸,他只能汲取利益,并且输送利益去对付对手,而随着斗争的展开,矛盾不再受控制,和朝廷中的各类矛盾咬合在一起,矛盾自发地发展了,他们控制不了,那么他只能在这条路线上越来越难走,为了不亏本,必然走向地方性的盘剥、贪污,这样才能回本并且完成越来越艰难的需求,所有的代价都会以一种极为残酷丑陋的方式转嫁给无辜的老百姓,这一切李承乾不具体知道但是他知道,李承乾的能力让他做成了这种事,可是李承乾的政治幼稚病又让他错估了恶性代价。李世民愤怒、失望最重要的理由是——他知道太子是首恶,但是他对太子的爱以及对于大局的考虑让他选择了保住太子,于是定性的罪名只是‘储君被奸臣蒙蔽’。分析到这里,我们会发现,造成这一切根本的原因是李承乾的心病,但造成这一切的条件是皇储本身作为政治信仰和政治场域固有的矛盾结合在了一起。(这其实也表现了一个问题,‘夺嫡’或者类‘夺嫡’斗争的本质其实从来并不局限于皇子自身,并且也不完全以皇子的意志为发端,这类斗争往往是当时朝廷各类矛盾的一种集中反应,皇子和这种矛盾是互相受制的。政治的基础是权力,越临近最后关口,各种矛盾便越会集中表现于继承人夺权的斗争,看起来仿佛是皇子号召了政治集团,实际上有些时候,皇子也被它们裹挟,夺嫡本质上就是复杂的、各种层面和维度上对立的政治势力的角逐。有时一个人会同时具有多个政治集团身份,在斗争中有不同的取舍。)而李世民在面对这种结果时,他非常明白这一切,明白李承乾自身的问题,也明白这种与皇子的斗争所咬合的政治矛盾的本质,所以要挖掉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就要解决这两项问题。他提出的‘劳改’(虽然有点好笑但是很贴切)方法对于李承乾来说有三个好处:第一,让李承乾亲自在实践中明白国家运行的逻辑和政治的本质——这会治疗李承乾的政治幼稚病。第二,剥夺李承乾从前被他宠爱着生杀予夺的成长环境,让李承乾先以一个臣子的姿态去提升储君素养——这阻止了李承乾在得天独厚的权势之下被心病裹挟着铸成大错。第三,让李承乾脱离父亲的怀抱去独自面对黑夜,而不是继续进行毫无意义的灌输——这会磨砺李承乾,让他在实践中建立真正的自我,并磨掉他身上各种不理性的、与优秀政治家素养相悖的心理缺陷。其次,这种方法对于政治矛盾也有好处,李世民先是肃清了风气,把朝廷带回了正轨,又对体制漏洞完成了补丁,但这一切都只是善后范畴,真正对这种无法避免的固有矛盾采取的措施,就是他新的继承人培养模式——让继承人的培养和国家的战略需求合并捆绑。李世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战略家,他的智慧让他精妙地调节和平衡各个势力,估算着国力去进行合适的外交以及军事行动,这是唐帝国巍然屹立的重大根基。当他被太子打击得失望之后,这种天赋和能力也被他重视地用到了继承人的培养上。李承乾下放后,没有了生杀予夺之权,但要参与朝廷的政务和重大项目,这些东西的运行本质上其实就是大唐的战略规划,当李承乾在项目中学习到一个明君应该具有的素质时,他也与大唐的战略布局密不可分了,于是李世民就可以调控——他原本一直在有意识地诱导各种政治集团的发展符合他的战略目的,无论是本土还是外邦势力,那么当他加入了这种培养继承人的模式之后,同时,也就可以控制政治矛盾对于储君的裹挟朝着他希望的方向发展——既然政治矛盾对继承人的裹挟不可避免,那么就引导之,让帮助大唐实现战略需求的人才团结在储君四周。

说完了政治层面,再回到感情线。身为这条父子感情线的另一端的李世民,他在这次事件中的转变如何呢?事发之后,在感情上李承乾并没有动摇(即使被揍得皮开肉绽被夺权),反而是李世民开始没有安全感:第一,他开始怀疑承乾对他的爱的动机,开始不自信承乾对他的爱是真心的,还是从来就有目的(就像上个阶段的承乾一样),当然,在回忆起李承乾真诚的爱之后,以及看过李承乾的谢罪表之后,他否定了这种可能性,认为承乾的确是真诚的,而且还有救。第二,在他下决心磨砺承乾后,他其实是抱有着哪怕承乾从此对我有怨的决心。这个阶段他们俩的感情,其实依然是美好的。对于李世民来说,他依然爱着李承乾,依然在付出,他没有放弃承乾,他打算磨砺承乾,哪怕承乾会对他再也没有从前那样的敬爱。为了换来合格的继承人、英明的新君,为了这样的未来,他决定牺牲自己本可以延续的甜蜜的父子之情。

对于李承乾来说,这一次他彻底放下前世——连同前世对他残留的影响,他通透了,平静了。他不确定后面阿耶会怎么样,他认为他大概率既失去了铁稳的储君之位,又失去了甜蜜的父子情,但是他更加坚定了,因为他找到了自我,他的状态和李世民决定舍弃私人感情的状态完全相反,他更加坚定地爱着李世民,哪怕得不到回应。这个阶段他们依然是互相爱互相付出的。凤为了承乾的成长和大唐的未来决定牺牲他的天伦之乐,是一种默默的牺牲和付出,是坚定的。承乾为了实现自我,为了给凤最好的回报,不畏惧任何催折、孤独,也是一种默默的守护和付出,也是坚定的。

直到这个时候,他们的感情线才进展到一个接近完善的程度。在此之前,李承乾其实根本不理解李世民需要的太子是什么样子,他只是在装,只是因为重获安全感而沉浸在父子天伦之中而已,这样下去,他必然给不了李世民想要的,他们的感情一定会走入下一个漫长的低谷。而李世民,他此前通过教子实践、爱子本能所建立的美好感情,其实主要源于他用‘慈爱’换得了‘热情’,而热情是会冷的,慈爱是会疲倦的,他们的政治路线不一致、精神不契合,位置不匹配,生活本身终将消磨他们的甜蜜亲情,导致渐渐发展的裂隙,可以预见的是,他们会因为各种实实在在不可避免的政治现实和长久利益而走入庸俗的君臣父子途径中去(虽然在历史上还是数一数二的美好),一样地在皇帝晚年经历惯常的忌讳、摇摆、政治拉扯,他们的感情线会成为一个‘怀念当年美好、感叹权力异化’这类无数次发生在皇家的寻常故事。然而当剧情把他们的感情在最甜蜜纯粹的时候破坏掉,这种巨大的痛苦不会渐渐消磨感情,反而会激化他们的不甘和不舍,激发维护的冲动,从而开始为对方牺牲,寻求一个好结果。用宁财神的一句形容《武林外传》角色感情线的话来形容这种故事安排很合适:“就像医生接骨,骨头接上了,可是接歪了,怎么办?砸折重接。”在本文的‘砸折重接’之后,承乾在政治实践中成长(尤其是李世民长期对他就是君王的态度),他的政治智慧成长了,他就是一个综合了政治理想、政治智慧的政治家,但是他保留着他在感情上的纯粹,这才是和李世民彻底契合的状态。所以,‘砸折重接’是本同人达成终极HE的坚实基础——李承乾会成长为一个足以继承‘贞观’政治理想的优秀储君,同时又是真挚地爱着李世民的继承人,那么贞观后期,李世民会度过一个没有阴霾、更加光明灿烂的晚年。

天呐我居然写了这么多,说得应该够清楚了,就到这吧,谢谢大家阅读到这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