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啊,你这个拳打的我跟你讲,气还是要下来。你看你发力的时候头还是发颤,这是不对的,说明你气还是没下来,你不是用下腹部丹田发力,而是用胸背发的力。”古志俊说道。

一旁的戚浩然正习练形意拳中的五行拳。戚浩然前两年备战高考耗去不少精力疏忽了锻炼。上了大学开始重新拾起来,自然打的就不如以前流畅。每每行拳打到错误处自己打的别扭而古志俊也同样会看得别扭,这时古志俊就会给予指点纠正。俗话说“练拳容易改拳难”,套路和拳路都很容易学,但怎么做到位是个问题。

练功场内,古志俊看着戚浩然,心中忽然升起一阵莫名的五味杂陈,他想他自己的老师了。古志俊看着场中练拳的青年背影,多么像曾经的自己。但许是时间过得太快,又或是天妒英才,当年那位古志俊心目中文武双全、博古通今的老师此刻却与他阴阳相隔。此时此刻,古志俊的脑中闪过了那位老师对他讲过的一段教诲。

“志俊啊,我跟你讲,这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思辨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方面呢?西学更多像垒积木,前人垒好了,后人接着垒就是了。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有个师父纠偏,不断指正徒弟的歪,所以往往中华文化中‘徒弟很难超过师父’,而在西学中的科技知识界往往‘徒弟不难超过师父’,就像牛顿讲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个道理是一样的嘛。这就是为何几千年来,我中华才俊数量繁多如黄河之沙可诗词却总超不过一千二百年前的李白杜甫,书法却总美不过一千六百年前的王羲之。然而,随便拎出来如今清华北大某个物理学博士毕业生,其对物理理论的认识必然是超越三百年前牛顿的。两千二百年前的欧几里得写《几何原本》时也肯定没想到后人在发展他理论的基础上纠正了那么多他的错误。这便是区别。而这更显中华文化的宝贵,我们中华文化能脉脉接续地传承下来必然有它强大生命力的成因,志俊你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好好传承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而且一定要勇于承认我们的传统理论中有完善空间和糟粕,但这些瑕是绝掩不了瑜的,否则四大古文明中巴比伦、印度、埃及的文化皆已作古,何以只有我们文脉不断?这说明我们自己都想象不到我们文化有多优秀。优秀不优秀不是那些报刊舆论讲出来的,要看历史长河中能不能消失,消失了的就没有生命力,没消失的就一定是经受了历史考验的具有强大活力的优秀文化。志俊你喜欢武术,这非常好,我也喜欢。但你要对武术有一个高度认识,什么认识呢?那就是武术不是为了搏击伤害他人,那只是枝节梢叶。甚至也不能单纯把武术看作锻炼身体健康的渠道,那只是树干。树根是什么?树根是武以载道。载的道是个啥?就是我们的文化认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这种认识能够让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趋吉避凶。如果我们通过练武,能舒服,能长期舒服,那我们就合乎于道;但如果我们通过练武,虽然能实现把别人打倒或是别人不能做到的高难度动作我们能做到,可最终却落得个关节疼痛、伤病累累,那恐怕我们就失道了,因为我们让自己长期不舒服了嘛。”

古志俊眨了眨眼,努力把思绪从对老师的回忆中抽离了出来,又指点着戚浩然说:“你这个不对啊,你的崩拳劲路是两门劲,你的这个力是不整合的。你的手上不要二次发力。而且你后脚要赶着前脚走。”

戚浩然又重新试了试找了找感觉,总觉得脚下有些虚浮。又闭了口气想试着打几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