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的行军过程中,大军北侧的辽泽始终是一个躲不开的话题。
曹睿也亲自骑马到辽泽边上探访,肉眼可见之处全是大片的湖泊、沼泽和芦苇荡,数不清的蚊虫近乎猖獗,还有水鸟野鸭荡漾其间。
比后世最野生的湿地保护区还要野生得多。
当曹睿欲要亲自抵近查看的时候,却被臣子们连忙拦住了。
神情最为激动的乃是裴潜:“辽泽素为险阻之地,陛下万金之躯岂能亲自涉险?”
“臣愿替陛下探查!”
曹睿骑在马上略显无奈的摊了摊手:“朕也没说要进沼泽,内里状况不明朕也知道。只说到边上细看一看,这也不行?”
裴潜认真说道:“若沼泽内有些蛟龙蛇虫惊扰了陛下,又该如何是好?”
“好好好,朕不去了还不成吗?”
曹睿苦笑一声,引着身边随行的众臣子们又回到了破败的大路上。
“不过朕也有些好奇,这辽泽在辽水西岸横亘数百里,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司马懿在一旁说道:“辽泽位于辽东,中原之人夙来知之甚少。不过臣大略推测,理应与古时的黄河、淮水流域相差不多。”
“此话怎讲?司空还懂水利?”曹睿看向司马懿,并不知他有如此才能。
司马懿笑道:“臣不懂水利,只不过读过史书而已。陛下可知王景王仲通?”
“王仲通?”曹睿微微皱眉想了几瞬,开口问道:“可是那个后汉明帝年间治理黄河的那个王仲通?”
“正是。”司马懿点头:“天下河流皆有相似之处,此处辽水不过小一些的黄河罢了。”
“辽水发自更北之地,水中自有泥沙顺流而下,并且沉积在河道之中。河道淤积而又提升,水流又会寻着低处造出一条新的河道来。”
“长此以往,百年千年,辽水中游下游皆为泄洪之地。各处皆水,故而辽泽生成。”
曹睿颔首:“中原之地治理水患已有千年之久,故而能将河水束在堤坝之间,取水为利而不至为害。而辽水素来无人治理,汉时屯垦也不过找些水流无法生害的地方,辽泽也就剩了下来。”
“是也不是?”
司马懿拱手:“陛下所言极是。若河、淮等水不经治理,恐兖州、豫州、徐州、青州等处早就成了地上泽国。”
曹睿感慨道:“人力有穷,世代之功却非虚妄。朕看辽东孤远难治,有大半原因要落在这个辽泽上。辽泽不仅在地理上隔绝辽东和辽西,还让辽水两岸平旷之地遭受水害,田土不丰,民众稀少。”
“如若朕想要治理辽水辽泽,就如昔日后汉明帝让王仲通治理黄河、汴渠一般,该如何去做?”
此前皇帝在邺城责令尚书台、枢密院做好洪水预案之时,司马懿也命人将王仲通治水的记载找了出来,细细看过了数遍,且都记在了心中。
却没想到在伐辽东时派上了用场。
司马懿从容不迫的拱手说道:“臣虽不懂水利,可王仲通昔日治黄河‘筑堤、理渠、绝水、立门’四法,臣以为也可用于辽泽。”
司马懿讲了一通之后,曹睿赞赏道:“朕也不懂水利,可司空说的法子,朕以为确实可用。”
“在主河道上裁弯取直、疏浚浅滩、修筑堤坝,再从沼泽中修建沟渠将水排干。选择几处地势低洼之处作为蓄水之地,且广筑堤坝、设立水门。若洪水势大、则可以用以蓄水防灾,支流之间还能互补。”
“不过朕大略听下来,这耗费显然也会不少。”
司马懿笑意收拢了些:“王仲通在后汉明帝时治水,史书中明白写明了耗费多达一百多亿钱。”
“一百多亿钱?”曹睿有些咋舌:“这么多吗?朕记得汉和帝时羌乱十余年,军费了二百四十亿,就已经让数州消耗一空、财政枯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