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汉朝不是刘熙当家作主,无法做到土改一样,毕竟牵一发动全身。所以,此时只能用更多钱来换取需要的。所以刘熙办法就是:我土地兼并你,哦,不对。是用钱来买你的地,这合理吧。既然规则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那作为一个王子的身份,他反而能干更多的事。此时的刘熙就畅想着未来,从先吞并琅琊国的世家开始。未来的诸葛丞相,如果知道刘熙小小年纪就已经不只要他的人,还要打包要他全家,不知是何感想。当然,对于温良恭俭让的耕读世家,刘熙也不会强买强卖,刘熙是过打算用贸易股份换取他们土地和奴仆。也只有兼并了小士族豪族,才不会让所有世家忌惮。

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东汉的士族门阀和地方豪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汝南袁氏也是经过百年积累,到独尊儒术的汉朝才崭露头角,最终四世三公。当然,相比晋朝,东汉此时的以官僚为主的士族门阀也不过是疥癣之疾。随着逐渐而来的乱世,影响地方的士族豪强,才是要命存在。好比‘关西孔子’之称的弘农杨氏,‘门生故吏’遍及天下的四世三公汝南袁氏,这类大部分经学传家的官僚门阀,更多拥有的名望这种软实力。

而在地方的世族豪强,更多掌握的是地方硬实力。一般在某个地区,如自己家乡,拥有大财力、政治权利,甚至他们本身在当地,就是有着一定治理权的家族。‘史记’记载:大富霸一郡,中富霸一县,下富霸一乡一里。地方豪族家财万贯,有的还是“童仆千指,富埒王者”,凭借家族的权利,在乡曲之间可以武断是非,而势力更大的更能够影响一个郡的治理情况。‘史记’中还提到,寻常的郡太守也不敢轻易的得罪他们,反而是和他们狼狈为奸,共同欺压百姓。当年举家投奔刘备的糜竺,都算不上豪族,只是徐州富商,都养有僮仆、食客近万人,资产上亿钱。可想而知地方豪族的强大。

而最致命的是地方豪强最显著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不知节制的土地兼并。董仲舒曾说过地方豪强的所作所为,‘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导致农民无自主田地,到头来还是为豪强做工,或是卖身为奴。这也是东汉的祸根。毕竟刘秀本人也是出身于豪族地主世家,追随他建立东汉政权的骨干也多来自豪族地主世家,因此东汉的皇权一开始就和地方豪族牵掣过深。

随着东汉陵邑制度被废,国有的公有田地,也是被地方豪强趁机收购。随之,地主豪强中间商,再以高价格、高税收把生产资料,出租给农民。而农民身上面临的不仅有温饱问题,还有要支付给豪强地租的经济负担。于是在恶循环的滋养下,地方豪强的势力越来越大,对百姓就是越来越欺压。无论是重心在朝堂的世家门阀,还是资源在家乡的地方豪族,他们也都是可以随时切换的。

为了再造华夏,避免五胡乱华,提前迈入科举制。割世家就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当然,按照先辈的教导,刘熙也是要先分化瓦解,把友军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所以这时候就要区分一下什么样的可以成为朋友,什么样的只能是敌人。就像地主也是要分为三六九等一样。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