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镕这个人,原本在他献城归顺之后,其实还是有不少人觉得,身为大清朝的云贵总督,吴文镕应该不会投得那么快,那么彻底。
可事实呢?
劝降鲍起豹,起草各种表文、诏书,吴文镕做的比谁都起劲。
这让很多人着实有些惊讶不已,相比于林则徐他们,吴文镕的做法,的确让这些原伪清的官员们,有些不齿。
一点文人士大夫的风骨都没有。
可是这些人的看法,在吴文镕看来很重要吗?
他吴文镕只要不作奸犯科,只要抱住朱王爷这条大腿,日后若真能光复大明。
如今所有的一切,等到那个时候,所有人都会称赞一声,他吴大人眼光长远。
再者说了,连林则徐都降了,他吴文镕卖力点有问题吗?
他为的是汉人百姓,为的是汉家江山,谁要是说他不忠,那才是真正的屁股歪。
昆明行在。
伟大的朱王爷,召开了他任监国之后的第一次小朝会。
整个目前的西南小朝廷,看起来的确有些草台班子的感觉。
林则徐这位西南总督,实际上干的有些类似内阁首辅的活儿,六部也没有搭建起来。
这些事情都需要朱简煌和他的文武群臣们去安排。
但是对于如今的小朱来说,他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还得算是人才的缺失。
尤其是文臣。
打天下离不开武将,但是治理天下就离不开文臣了。
整个西南政府,目前来说文臣的层级有些尴尬。
他们不缺像林则徐这样的顶级名臣,也不缺像左宗棠这样的未来顶级名臣。
可是中坚力量的高级官员,却是严重匮乏的。
最起码整个六部的框架搭建,从尚书再到侍郎,这些中坚力量,是急需要小朱去处理的。
对于这个问题,朱简煌其实已经有了想法,一方面留用原伪清的
官员,另一方面便是今年的西南三省乡试。
他打算在彻底平定整个西南之后,先重开科举,利用三省乡试,选拔一批士子,进入各级衙门。
一则解决如今官员严重缺乏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向西南三省的士绅阶级传播一个良好的信号。
效忠他,和效忠大清一样,都能解决做官的问题。
当然对于科举这一点,小朱心里很清楚,这些都是缓兵之计,科举选官的制度,包括教育制度最后都要改。
但是如今他立足未稳,内部尚未团结,这最敏感的一刀,不能轻易砍下去。
而小朱任监国后的第一次小朝会,重要的事情有三项:
第一项,吴文镕能够担任云贵总督,在能力上面他是有的,而他在归顺之后,各项工作完成的都很不错。
因此西南小朝廷的新任六部尚书,朱简煌决定让吴文镕担任吏部尚书。
这也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够清楚的看到,他朱王爷对于降臣也是一视同仁的。
过往的经历可以翻过篇,只要你对新生的西南政府有功,朱王爷会对你委以重任。
千金市马骨的道理,朱简煌怎么可能会不知道?
而第二项则是追封南明群臣。
崇祯皇帝在老歪脖树上吊死之后,南明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反清斗争。
郑成功、李定国、张煌言、史可法、阎应元、李来亨、夏完淳、文安之等人,谱写一曲雄壮的南明悲歌。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我年适五九,复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正所谓满清入关种下恨,叹一朝夺了大明运,记干戈血尚新,灭国仇,心间印。
鞑虏入关残杀汉人百姓,将汉人当成猪狗,但是自有一群汉人英豪,心中流有热血,同清狗殊死搏杀。
南明的确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让人血压上升。
但是南明群英抗清的决心,这一点是不可质疑的。
在小朱的授意之下,吴文镕的文章犹如一支如椽大笔,《追封大明群英表文》,令人心神激荡。
“维我华夏,历史悠久,文明璀璨,孤以钦崇先贤,缅怀先烈。思及前明之季,天下板荡,社稷倾颓,各路仁人志士,矢志不渝,坚守气节,力图恢复中华,其忠贞英勇,昭如日月,感天动地。今逢乱世,孤意欲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反清复明,追慕前贤,特颁此表,以彰其功,以励来者。
自古忠良,为国捐躯,名垂青史,永载史册。前明之世,虽时运不济,然诸公之志,犹如松柏之常青,金石之不朽。其或执戈沙场,马革裹尸;或运筹帷幄,力挽狂澜;或秉笔直书,以正视听;或矢志不渝,誓守节义。皆我华夏之脊梁,民族之精英也。
国姓爷朱成功封曰“闽王”,赐“昭勇忠祥”四字,颂曰:公跨海复台,威震海疆,保我疆土,扬我国威,实为开台圣王,公之智勇,世所罕见;公之忠义,海内共仰。护国之功,永载史册。
李定国封曰“秦王”,赐国姓,“义烈无双”四字,颂曰:公转战西南,屡建奇功,英勇善战,威震四方。公之武勇,非凡夫俗子可比;公之忠心,昭如日月之经天。武勇之王,当之无愧。
张煌言封曰“越王”,颂曰:公以诗文抒志,以笔墨为剑,激励人心,不屈不挠。公之忠诚,见于言词;公之节操,坚如金石。文忠之谥,实至名归。
史可法封曰“扬王”,颂曰:公之守扬州,身先士卒,城破不屈,气吞山河。公之忠,昭日月;公之烈,撼乾坤。千秋万世,永为楷模。
瞿式耜封曰“韩王”,颂曰:公临危受命,守桂林,抗清军,虽败犹荣。公之忠贞,天地可鉴;公之节义,万古流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