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10.1登上了黄山.

印象依稀模糊了.坐火车到合肥,然后大巴到黄山县(市)就用了七八个小时.道路并不崎岖,路旁就是美丽的稻田和鱼塘。和旅伴一起去的路上,见到绵薄细雨,见到吹面柳风。安徽是柔和的。柔和像臭鳜鱼和发酵豆腐,就连辣椒也是那样柔和细腻,仔细嚼嚼才能嚼出少许的甜和中等的辣.

吃了一顿晚餐后,夜宿在黄山脚下的农家乐附近.那是个并不暖和的冬天,长款羽绒服和暖宝宝自然是旅途的必备.山脚下的小村庄商店令人满足需求。登山必备的压缩饼干,方便面,军大衣,矿泉水,一次性雨披当然早已准备妥帖。各被标上价格,压缩饼干15元,矿泉水3元,军大衣150元。游客们各取所需。

和旅伴一起,懵懵懂懂地就登上了入口。抬头望去,冬雾之下,确实缭绕。老话说得好:“看完黄山不看岳.”在拜访黄山的时候,我并未去过泰山,嵩山,华山,衡山和恒山。第一次拜访江淮一带的知名山峰,就是黄山了。我感到何其幸运。

穿上羽绒服,就爬上南大门的入口,笔直的是玉屏索道。这索道大约七十度上下,坐上索道不久。立即有气势磅薄之感。“那可不是一般的公园索道啊!”我愚蠢地在内心赞叹。由于是冬天上行,导游小姐特别提醒一定要看好脚下,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严格避免跌落。奇石嶙峋,接下去就可能是万丈深渊,就怕踩空了。

到了迎客松,有时间自由地拍照。有的老年朋友旅伴已然开始气喘。说到迎客松马上当想起周恩来总理和人民大会堂。对,就是那颗伟岸而亮丽的松树,斜插岩石而出。

从迎客松到莲花峰,是大约一小时步履不停的步行。大多数时间用在了拾级而上,屏气下行或者如何调整呼吸以便膝盖不受损的方面。有时你能见到办了黄山年卡的老年人,八十多岁依然矍铄,却也不免为他们担忧。因为黄山确实太大了,令人想起“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南北朝郦道元所作的《三峡》,当然了三峡工程位于HUB省境内,但同一纬度的山石和水流雾花令人感受到类似的景象和气息。

莲花峰的上下及其酸爽。即使现代的水泥砖石阶梯早已宽大过古代的青石,你依然需要手脚并用,在转折处体会到上下的艰险和大自然深刻的扭转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