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说,死后要葬在玉峰与泖水间,让灵魂和云、鹤一起飘游,远离人间纷争。当时有个美丽传说,松江的泖水下栖息着另一个水中世界。每到天晴月朗的时节,乘船从水上过,倚栏下望,便能透过清粼粼的水面,看见水下的街道、曲栏,还有整整齐齐的店铺、住家。如果这传说有信,大概在松江历史上,一个繁荣的城市曾被水淹没,就此永远消失于劫波?无论传说是否荒诞不经,在松江,确有很多文人渴望死后葬于这方清流旁,在另一个美好的世界度过永生,再没有人间烦恼,有的只是仙人般自由自在的感觉。
比起十多年后便接连捐生乱世的儿孙们,隐士夏时正无疑是幸运的。他在平静安逸中度过一生,虽然科举功名的失落或隐或显地缠绕了这个文人一辈子,甚至对他的死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夏时正似乎死于饮酒过量造成的肝腹水),但明末江南轰轰烈烈的党社运动中严酷惨烈的党锢之争,他没有参与;十几年后文人无可逃及的杀身离乱之祸,更要命的是畸形严苛狭隘的殉节观给广大官员,如陈子龙等带来的天崩地裂的心理摧残,他也得以躲过。这个隐士死于明朝灭亡前夕,末世最后的诗酒逍遥中,其一生的旷达和潇洒不知会引起后人多少敬慕!”
天崩地坼后,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投水自尽时,夏完淳把父亲文忠公悄悄埋葬在曹溪东北二里的荡湾。这里离祖父夏时正的墓不远。泖水边有个澄鉴寺。夏完淳在《大哀赋》中所叹“风尘萧索兮十二楼,风雨凄迷兮四百寺。”里面可能就有个澄鉴寺。
夏完淳后来追随业师陈子龙参加了抗清队伍,并写下“我已家破酬大镇,相逢斜拂剑霜看"(《军宴》)的豪迈诗句。什么都没有了,繁华一夕殆尽,只有使命还坚强地戳在那里。拜祭完夏允彝,完淳随老师来到细林山中他的秘密住所。细林山属松江九峰之一,据传元朝时曾有仙人彭素云在这里修炼,留下仙椅、屯云、锦涛诸峰及凝云石和甘白泉等仙境,景色秀美,清意甚浓,平日是文人墨客集会的好场所,然而自从战火在松江燃起后,这里也变得一片萧条,毫无生机,人迹罕至。深秋的山林,更有一种阴森寒冷的味道。
完淳和老师走进崇真道院,据说这就是仙人当时修造的,当地人叫它细林山馆。馆中静悄悄的,没有人烟,只有数棵千年老松挺立在石阶旁,松涛声如海浪拍岸,不时从山林深处传来几声凄凉的鸟鸣。正所谓“百年老鹗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白狐向月号山风,秋寒扫云留碧空。”地上的落叶被风旋着,袅袅地飞落在师徒二人的头上。
“这里是个好去处。”陈子龙笑着对完淳说,“平时香火鼎盛,现在兵荒马乱的,驰骋大业者不能来,心中有鬼者不敢来!正成了我休养身心,思考大事的馆所。”
完淳羡慕地看着这清幽的,似乎已千百年无人居住的乱世仙境,迷惘地笑道:“老师要在这儿羽化登仙了。”
“登仙?‘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仙人的境界,我是无法达到的。”
完淳也沉默了。这时,一只老鹗在他们头顶上凄厉地鸣叫几声,盘旋片刻,又振翅飞走了。一阵悠悠的钟磬声飘荡在寒潭上方。……陈子龙一声长笑:“不要‘愁绝倚松杉’了,来,随我进去看看。“
完淳沉默地随老师走进殿堂。陈子龙掀起石座旁的一块石板,完淳的眼睛一亮,里面是一堆堆的刀枪!“老师,你.......”
陈子龙抚摸着他的肩,语气中充满了自信与豪情:“你不是说‘绿林满地知豪客,宝剑途穷见故人’吗?这就是我们的力量。总有一天,我们会再起来的!你父亲他们固已先去,但我们还在,这就是成功的希望所在!”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