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贴出去的第二日城中已经是处处讨论声,那些盐商们对这告示上的条款十分的满意,五万两就能让翰林学士为自己着书立传,这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
想想多年后祭祀的时候,祠堂大门打开,后辈儿孙翻看着自己的传记,看着自己的生平过往以及功绩,在儿孙们崇拜的目光中就是在地下也会开心的。
“去府衙守着,我们黄家要第一个捐。”
黄老板表示自己要成为淮江第一个有传记的人。
韩老板比黄老板更精明,兄弟两人一阵商议准备各自拿五万两去捐,只说了不高于十万两,没说一家只能一个人捐啊,五万两一个生前身后名,千值万值。
姚家二老爷已经准备了二十万两,准备让家里几兄弟都有传记,同时表示,“朝廷在淮江的第一处慈善堂,必须冠上姚姓,既是价高者得,我姚家自是不惧。”
和盐商差不的还有什么布商,金器商,瓷器商,茶商酒商等等都活络了起来,一个个都准备好了银钱,准备先累死几个写传记的翰林学士。
年底皇上赐宴,宴席上必须要有他们的一个位置,若是都没有就算了,但别人都有自己凭什么就没有?
谁还没五万两?
在这些商户的上头还是氏族,这些有底蕴的门第对着书立传更是看重,家家户户皆是志在必得,衙门口每日前来等着的各家下人越来越多。
有钱的人争先恐后的想要捐,寻常人家也不愿落后,他们不能有传记,但能在册子上有个名字也是极好的事,纷纷响应。
“我看差不多了,明日就开始吧?”
唐纲密切关注外面的情况,身心舒畅,他这辈子难得冒尖,这一次也是豁出去了,眼看成功就在眼前,他等不及了。
唐陌拦住了他,“别急,炒菜还讲究个猛火,等火烧的再旺些,我会再安排一些说书匠加大力度传扬,也要再等等那些翰林学士,都是文人,身子骨弱。”
唐纲选择了听他的意见,“谨慎些,别出纰漏。”
唐陌看向他,“不少人都说要来见一见父亲,父亲何不多见见,传达皇上的旨意,也要为募捐添砖加瓦。”
唐纲觉得有道理,百姓能捐的毕竟是少数,那些个富贾才是重点,若说淮江银钱有十成,那些富贾就占了八成,他们但凡手松一点,愿意多捐一点,就够许多百姓捐钱的总数。
“你一起。”
唐纲希望能有一个人能帮他,唐陌是最合适的人选。
“我就不凑热闹了,来的时候我就说了几次要和我媳妇一起在淮江转转,看看景,品味当地的美食,答应了也没做到。”
唐陌又恢复了他光棍儿本色,“且我最早答应她的是带她回淮江,好好陪陪她,结果成了来办差事,这味儿就不对了。”
“所以...”
他又露出了他的八颗牙齿,“父亲就辛苦些,体谅体谅儿子,多受累几日,容儿子清闲些日子。”
唐纲......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