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东啊,看样子,你也是懂老物件的,应该知道,现在的老物件收收容易,卖出去很难,我是看在玉峰的面子上,才给你这个价格的,要是其他人,只有这个数。”

楼保庆说着,在算盘上打出1000的数字。

知道这个时代,刚刚解决温饱的老百姓还没有投资和收藏这个概念,绝大多数老百姓也没有多余的钱买什么古董,那些古董贩子在广大老百姓眼里,还属于不务正业的一类人,古董生意确实不好做,秦卫东便点点头。

拿到1300块钱后,秦卫东去了一趟新华书店,问女售货员,有没有养殖长毛兔和种植蔬菜大棚的书,女售货员说没有。

“是已经卖完了,还是根本就没有卖过这种书?”秦卫东问。

“没有就是没有,你听不懂啊?”女售货员白了秦卫东一眼。

“那你们卖过这种书吗?”

“没有。”女售货员扔下这两个字,就去整理书籍了。

秦卫东知道,这个时代的售货员就这服务态度,也懒得再跟她计较,转身就走。

回到家里后,秦卫东只能跟父亲秦大年说,有关长毛兔养殖和发展蔬菜大棚的书,已经卖光了。

见父亲秦大年有些失望,秦卫东便安慰他,说青城那边,这种书籍和资料很多,实在不行,就去青城买。

中饭又是玉米和红薯两掺和的窝头、玉米糊糊就白菜帮子咸菜。

重生才两天的秦卫东倒也不觉得难以下咽,就当是忆苦思甜时代的健康饮食吧。

吃过午饭后,秦卫东想到了前世最疼爱自己的奶奶,便对父母说,要去大伯家看看奶奶。

“你奶奶前两天不是刚来过了吗?”母亲郭玉莲不解地看着二儿子,“找你奶奶有事?”

“我是有点事情,要去问问奶奶。”

“什么事情啊?”

“悄悄话。”秦卫东冲母亲扮个鬼脸,转身就走。

“这孩子,神神叨叨的。”郭玉莲摇摇头。

大伯李孟林是远近闻名的木匠,听说已经达到六级,相当于中级知识分子。

秦卫东知道大伯只有小学毕业,比起高中毕业的父亲,可差了不止一个等级,能够进入中级知识分子行列,也是不简单。

虽然这一两年来,家具厂的新式家具已经开始走进乡村,式样也是比较新潮,但都是流水线生产,冲击的是那些三脚猫的,不入流的乡村木匠。

像大伯这种木匠活好,人又实诚的木匠,找他做家具的村民,照样还是排着队的。

秋千是那个年代的童年最大、最经典的玩具,在没有汽车可乘坐的乡村,秋千可以满足孩子们飞翔般的快乐。

在秦卫东童年和少年的记忆里,大伯每年寒食前总要吊秋千,以满足他家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不用到处乱窜,就能获得的童年和少年的快乐。

由于手巧,大伯吊的秋千,是村里公认最精致,最安全,最结实的。

而父亲秦大年,却因为太忙,太累,也无那个心思,从来就没有给孩子们吊过秋千。

看着大伯家青砖黑瓦的四间正房和东西各两间厢房,还有专门的小厨房和小餐厅,再看看他家青砖铺就的甬道和一些精美的盆景,想想自己家什么都摆不上台面,秦卫东就暗暗叹息。

大伯和三叔,一个小学毕业,一个初中都还没毕业,却都是村里,甚至是周四围庄的能入,自己父亲倒是高中毕业,属于村里少数几个有文化的,却似乎只知道种田。

见奶奶一个人居住的西厢房开着门,秦卫东便走了进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