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侵占土地上的人民就算活着也是没有办法回到夏承的疆域,更让夏承缓不过来那口气的原因是从战后第二年开始。
由于刚过去的战势太惨烈,夏承消耗了大量的国力,国库的钱和粮打得几乎见了底。
可刚被打怕了的夏承王朝怎敢让这种情况发生。
有了前车之鉴,于是乎皇帝一纸召告,开始征收钱粮,未雨绸缪是没错,但刚经过大战的夏承百姓的日子生活水平早已不复战前。
以前国泰民安,夏承也是秉着够用就行的原则“为民着想”,这也是夏承人民生活美好的原因。
按理说战后征收纳粮纳税也是应当,但是夏承有了前车之鉴,一下将之提高了几倍的征收量,国库是充盈了,百姓的生活却水深火热。
战乱已让许多靠近边境的百姓背井离乡,逃往复地以求平安,家乡的耕土无人种作。
再加上战争中死去的士兵几乎皆为男丁,在战前想参军的人得托关系才能去,活着的时候还能往家寄着不菲军饷,自己吃着国家的米粮,好不安逸,全然不会想到两百多年没有打的仗,突然来得如此迅速猛烈。
大战中死亡的家眷虽然得了抚恤,但却不可能余生无忧,没了一直以来稳定的军饷,生活水平自然下降。
男丁死了家里的女人们就不能劳动吗?当然能,但是创造值却难以和身强体壮的男人媲美,再加上突然加倍的征收,生活更是每况愈下。
说得难听一点,刚到手的抚恤要不了多长时间又得被国家拿回去。
因此在战前难得一见的饥荒,瘟疫,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的景象在这二十年间时有发生,大有国运衰落的征兆。
那么在充盈国库了的夏承是否还有一战之力?
当然有,但是战争的代价让夏承有些望而却步。
夏承元历 226年,战后第三年夏承第四任皇帝承和帝黄启运驾崩更是让战后的夏承蒙上了一层阴影。
时年 25岁的太子黄云益继位,封号承明。
自坐上这龙椅以来,黄云益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承和帝离世时他已经二十五岁。
见证过了护国之战的惨烈,也明白夏承王朝的动荡情况,但当由他亲自来处理这些事情时,也难免焦头烂额。
如今过去二十载,年仅四五的黄云益却已两鬓斑白,有时也难免会后悔当初坐上这令天下人羡慕的位置。
凭心而论,他已尽了最大的努力想让夏承变得和当初一样鼎盛,夏承也在慢慢回暖,但是已不复当年风光。
黄云益现在能做的也是唯一有希望做到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查漏补缺,让夏承的风雨来临时能撑好一把完整的伞,而不是一把到处漏雨的破伞。
身为帝王,如果连自己的子民和疆土都无法庇护,那么他还有什么脸面存活于世。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