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显卡的疯狂涨价

就当智云集团先是发布了超大型生成式ai模型yun ai,后续又发布了几个开源ai模型,包括生成式ai模型gtai后。

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生成式ai的超大浪潮!

各大科技公司先后宣布了自家的生成式ai计划,这让诸多普通人看了都得感叹,是不是真的人工智能时代要大规模普及了。

不过智云集团内部,对此这一次的生成式ai浪潮本身并没有太重视。

虽然智云集团发布了yun ai模型,并进行了商业化,但是因为高昂的算力成本,所以整个yun ai项目其实是不赚钱,反而在持续亏损当中。

相反,智云集团更加重视的是这一次生成式ai浪潮里所引起了的apo算力芯片订单量大涨!

甚至,卖apo显卡,才是智云集团推动生成式ai浪潮的主要原因。

毕竟一直以来,其实智云集团都是搞硬件的,它和益海科技,和谷狗,和微软等企业不一样……益海科技的软件以及互联网业务哪怕营收逐年增加,但是从来都不是智云集团里的核心业务。

它的核心业务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各类智能硬件产品,如手机,笔记本,平板,vr眼镜,现在还得加上一个机器人。

再就是半导体设计以及制造业务。

智云集团里的诸多软件以及互联网业务,其实都是为了给自家的各类硬件产品提供配套的,然后顺带赚点钱,不赚钱其实也无所谓。

比如云计算业务,纯粹就是为了消化、支持自家的服务器芯片,甚至还专门开发了云电脑,表面卖电脑,实际卖算力,而更核心的则是卖芯片……可惜云电脑项目,没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各类设计软件,比如芯片用的eda软件,这纯粹是为了支持自家的半导体设计以及制造业务,顺带也向其他半导体厂商供应。

app商城业务,是为了支持旗下各类智能终端的生态……内容生态才是最重要的,赚钱反倒是其次。

哪怕是人工智能技术,也是为了给自家的硬件产品增加更多的竞争优势……顺带刺激人工智能市场然后卖算力芯片。

所以哪怕智云集团里的软件以及服务类服务的营收不低,都已经达到了好几百亿美元的级别,但是这依旧不是智云集团的核心业务。

真说起来,其实智云集团才是国内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软件以及互联网服务的营收乃至利润,都比国内第一大互联网企业益海科技的营收以及利润高……但依旧没人把智云集团当成互联网企业。

这一次的yun ai同样如此……智云集团从来没有指望过依靠它赚多少钱,实际上目前也赚不了什么钱,能够维持算力成本平衡就已经算是非常成功了……

智云集团之所以推动这一波的生成式ai浪潮,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了卖apo显卡,顺带卖一卖机载或车载使用的px算力平台。

为什么非如此大的资源和精力进行推广ai,刺激算力芯片市场?

因为这东西的毛利润超级高。

智云集团旗下的gpu事业部门里用于服务器领域的apo显卡,以及用于终端领域的px算力平台,eyq算力平台,eyeq算力平台,zy算力平台,这些主打机器学习领域,也就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算力产品,总营收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一百一十六亿美元,但是其毛利润达到百分之八十,达到了九十二亿美元。

算力芯片业务的增速以及高利润,是推动去年智云集团净利润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算力芯片的利润,可比民用常规显卡的利润高得多,同样属于gpu事业部旗下的民用显卡,也就是英伟达品牌的各类游戏显卡,毛利润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

更关键的是游戏显卡业务的市场接近饱和,难有大规模的增长空间了:这年头电脑都卖不出去多少了,显卡自然也卖不出多少。

——————

当下智云集团里的各业务经营情况是:智能终端业务的营收以及利润逐渐稳定,没有大幅度增长空间。

机器人业务刚崛起,虽然前景非常好,但是短期内为了扩充市场,非但不赚钱反而还要持续亏损。

软件以及互联网业务盘子有限,难以挑起大梁,很多东西看起来不错,但实际上赚不了几个钱。

哪怕是yun ai也是如此……不前面几年里能亏损就不错了,要是这玩意能大把捞钱,智云集团早就发布yun ai,更不会搞什么开源了……算力成本太高了。

常规半导体产品的市场也比较固定,不管是cpu还是手机soc,又或者是游戏显卡,各类辅助芯片,半导体传感器的营收以及利润都难以出现大规模的增长……这一领域竞争对手太多,英特尔以及amd,高通等美国的半导体公司都是竞争对手,使得这些产品的市场扩充困难,更难以维持高毛利润。

在上述各业务要么遇到了天板,要么还没有到兑换潜力的时候。

智云集团该如何破局,进一步提升营收,增加利润,以维持整个庞大的企业良性运转,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到各研发领域里,这就成为了徐申学为首的智云管理层的考虑问题。

智云集团的高层经过讨论后,决定了把重心放在了算力芯片上!

因为在算力芯片领域里,智云集团拥有绝对的领先优势,而且还是垄断式的优势。

服务器gpu领域,智云旗下的apo显卡依靠强悍的性能以及生态支持,几乎垄断全球市场……没有竞争对手的。

终端算力平台领域里,eyq平台这种自用的东西就不纳入讨论了。

市面上可以买到的终端算力平台,主要是智云半导体旗下的px算力平台,此外还有同样属于智云半导体旗下的eyeq算力平台。

这两个算力平台垄断了全球几乎所有的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市场以及部分机器人市场。

智云的这两个终端算力平台如果断货了,全球车企的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汽车的生产线都得停产。

而智云集团之所以能够在这两个领域里都做到垄断,一方面依靠硬件优势,另外一方面则是依靠生态优势。

智云集团在算力芯片领域里建立的技术以及生态壁垒,是非常高的。

amd玩了训练卡好几年,但是受限于生态问题,依旧没弄出什么浪来,搞的现在amd都躺平了。

终端算力平台,虽然有高通等竞争对手,但是他们也都打不过智云集团……因为算力平台玩的可不仅仅是硬件,还有生态。

对于智云集团而言,它卖的不仅仅是算力平台,同时还会为全球客户,甚至个人爱好者免费提供全套的开发软件。

智云集团当年收购了英伟达后,把英伟达的gpu软件开发生态和自家的gpu软件开发生态,cpu开发生态进行了高度融合,然后形成了一整套无所不包的人工智能领域的软件开发平台。

全球范围内,但凡学习,使用gpu开发的,甚至包括游戏制作在内,都在使用智云集团的这一套平台,就连全球各国的高校里相关专业的学生,学的都是这一套东西!

由此可见智云集团在算力芯片这一领域里的巨大垄断优势。

如此情况下,智云集团自然是想要进一步扩大算力芯片的市场容量,好赚取更多的钱!

如今,随着生成式ai的浪潮形成,同时智云集团还发布了多个不同类型的开源ai,包括生成式ai,机器人用ai以及其他领域的ai模型。

最终彻底引爆了算力芯片的市场需求!

四月十九日,徐申学在智云集团总部里,针对算力芯片市场大爆发,全球各地的客户踊跃下单,进而导致产能不足的情况。

专门召开了一场算力芯片的供应链会议。

会议中,集团高级副总裁,主管市场业务的季成河如此介绍目前的算力芯片的业务进展:“目前,我们的apo系列显卡,主要是apo4000型号以及apo4500型号,已经接到了价值五十亿美元的国内外订单,国内主要客户是bta以及益海科技等大型互联网公司,海外客户则谷狗,微软,水果,特斯拉等高科技公司!”

“而这只是暂时的,我们的业务部门还在和大量的客户进行沟通,未来几个月内我们还将会接到更多的数据中心gpu订单,预测总订单有望达到一百五十亿美元的级别。”

“同时我们的终端算力芯片业务,也受到了影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px平台以及eyeq平台的销售会出现大幅度增加!”

“并且受到整体gpu市场的爆发,我们的民用gpu业务也出现了增长等情况,尤其是被很多数字货币领域里选用的x系列显卡以及其他几款高端显卡,都出现了价格上涨,订单增多的情况。”

“整个gpu业务,不包括cpu业务部门以及soc业务部门的集成gpu,只计算独立gpu业务以及综合算力芯片业务,我们的gpu业务今年,甚至有望达到两百亿美元的营收!”

“而上述业务,并不包括集团自用以及部分战略合作机构采购的ai系列芯片以及eyq系列芯片,zy系列芯片,如果加上去的话则是会更多。”

ai系列芯片,目前在智云集团里依旧属于保密项目……虽然外界都知道智云集团有一款自用的数据中心gpu芯片,但是智云集团从来都没有对外公布过,该款芯片目前依旧只提供给集团自用以及供应给国防领域……哪怕是益海科技,海蓝汽车,南门航天这些企业都是拿不到这款芯片的。

ai系列芯片的性能太强悍,完全超出了这个时代应该有的水准,其影响极为重大,不仅仅关乎智云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里的核心竞争优势,而且关乎一大堆秘密国防项目。

所以ai系列芯片,根本就不可能对外销售,更不可能对外出口……上头老早就把这系列芯片列入秘密技术,禁止公布,更别说出口了。

这玩意可是保密技术,这说的不是智云对此进行保密,而是属于法律意义上的保密。

如果有人泄露相关技术信息的话,安全机构的人分分钟上门请他喝茶。

eyq算力平台以及zy系列芯片倒不是什么保密项目,但是徐申学为了保持旗下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只批准自用以及供给兄弟企业,如海蓝汽车,小疆科技。

而且eyq芯片方面,海蓝汽车也具备一定的话语权,根据双方的合作协议,智云集团是不能把eyq芯片供给其他汽车厂商使用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国防项目,在开发阶段也大量使用eyq平台进行开发,测试,比如x1战斗机的原型机上使用的终端算力芯片,就是基于十二纳米工艺的eyq3芯片。

不过智云半导体部门,也按照合作机构的技术要求,开发国防专用的算力平台,项目代号为g算力平台,第一代g1芯片基于十纳米工艺,采用极为苛刻的设计要求、封装要求,要求芯片耐高低温、抗干扰、耐冲击、抗辐射等诸多要求。

目前该芯片已经试片成功并小规模投产并使用在一些秘密项目上。

该芯片的生产,甚至比s803芯片还要早……没办法,人家合作机构的一大堆项目都等着这个芯片用呢。

而g1芯片考虑到研发成本高,产量低,其价格会非常昂贵……远超过民用产品的单价,单价可能达到数百万元一枚。

其价格高,并不是因为技术要求高,制造困难,而是因为产量低,无法摊薄巨大的研发成本以及生产成本。

一款芯片,不管需求量是一百枚,还是一百万枚,其研发成本都一样的。

生产过程里的一些硬件支出也不可或缺的,比如掩膜版的制作,哪怕你生产一枚芯片,都得制作一整套的掩膜版,这导致小产量的芯片,在制造成本上也非常昂贵。

稀少的产量以及使用量,这是导致g1芯片的价格贵上天的核心因素……而不是技术更加困难而导致的成本高昂。

不过g1芯片也不是什么战斗机专用的芯片,这是一种通用终端算力芯片,未来还可以用于其他人工智能终端领域,然后提升需求量,逐步降低成本。

只是再怎么降低,也不可能降低大规模量产芯片的水准。

——————

考虑到自用的局限性,这一次的人工智能浪潮引来的算力芯片的市场紧缺,其实并不会影响到这几个系列的产品。

季成和他们如今讨论的,主要还是可以大规模外销的各种算力芯片。

而短期内大量涌入的订单,也让智云集团旗下的智云微电子的产能迎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