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采取向彗星发射一个特殊设计的密度较高的金属载重物体去撞击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当几百公斤重的撞击器以特定速度(每秒10—20公里)和角度接近目标彗星并与彗星碰撞时,由于动量守恒定律的作用,会产生巨大的推力对彗星施加作用,从而改变其速度和方向。为了确保撞击能够准确地发生,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其中包括:准确测量彗星的质量、形状、表面特性和运动轨迹,调整载重物体的质量、速度以及入射角度等参数,选择合适的弹道路径和发射时机,实现对彗星轨道的调整。撞击器从释放到撞击,这个过程内撞击器需调整3—5次飞行轨道。撞击器击中彗星后深入彗核当中,撞击产生的动能相当于5—10吨TNT炸药爆炸的能量,立刻使彗星表面出现一个深30—40米、直径达100米的撞击坑,有1—3万吨的冰冻物质向外喷射而出。

这些目标彗星,在受到撞击影响后纷纷调整轨道,开始向太阳系内层火星的方向飞去。由于受到太阳和内层各大行星的巨大引力作用,彗星飞向太阳系内层的速度会不断得到加速。但尽管这样,由于彗星的初速度只有5.5km/s,在开始阶段加速度得不到很大提高,还得靠外力推动使其速度进一步增加,才能在预定时间内飞行到目的地。于是,除了第一次撞击使其转变方向外,他们又对彗星进行了第二次沿运行方向的撞击,使其往前飞的速度一下子增加了许多。

彗星掠过海王星、天王星、土星,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一开始当彗星加速向前飞行时,他们并没有感到意外,因为这是朝着太阳系内层方向飞行,这与朝着外围方向飞行时太阳引力越来越小是截然不同的。但当彗星以比预计的时间更短一一掠过太阳系各大行星后,他们感到震惊了。这样的加速度明显要大大超出正常情况下的加速度。怎么回事?发生什么异常情况了?

他们推测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内层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各大行星,其运行恰好到了“引力助推”最佳位置,几大行星仿佛形成了一个队列。实际上,行星的轨道是在三维空间中运动的椭圆或近似椭圆,而且它们的运动平面(黄道面)也会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在这个特定时间内,各大行星相对于彗星飞行路径的位置较为理想,使得引力助推效应达到最大化。当彗星从后面接近行星,在靠近时获得行星运行速度的60%,因而出现加速向前,似乎被行星“弹射出去”一样。其中在木星增加的速度最大,大约能达到9.8km/s,在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时,增加的速度分别约为5.8km/s和4km/s和3.3 km/s。

照这样的加速度前进,彗星在掠过木星后,就会很快以更高速度穿过小行星带,并迅速掠过火星,径直朝着金星、水星和太阳方向飞过去了。

他们的飞船守在小行星带与火星之间的太空,对着迎面过来的彗星,发射撞击器进行第三次撞击,让彗星转变运行方向,向着火星的大气层方向靠过去,并利用火星相反的“引力助推”作用,使其运行速度一下子降了下来。所有300颗彗星最后都泊进了火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

至此,“天炉计划”最主要的部分已经完成,离预订完成任务的时间还有半年时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