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四根25公分粗粗大的外柱和四根15公分粗的内柱分别竖立至四角1米的基坑中,开始了木堡主体的建设。汗流浃背地干了2个多小时,一面双层(外树杆、内毛竹)中间隔层20公分的1.5米高的堡墙建成,中间待放入筛选好的泥土,略略喷湿后一层一层夯实。

16点30,外猎三人组稍为休息一下,准备、又相互检查了一下猎具和安全护具,再次出发,去竹林下套捉竹鼠或再去撞撞狗屎运,然后再到缓冲区检查一下有没有新收获,或重新再弄些新的陷阱。

来到竹林坡的背阳处,找到了几个竹鼠洞,在洞前,挖了一个30公分*30公分深的土坑,坑中放了一根中间剖开用细木棍撑开的竹子,竹夹子离坑底仅5、6公分,再用一部分挖坑的土将鼠洞堵住;这样重复挖了4个坑、设置了4个夹子,然后又到坡上竹林处,静静地等着,守株待麂,等着狗屎运再次降临。

坐在土坡上,透过竹林欣赏落日的余晖,看着红红的晚霞,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多少次幻想着穿越,能够金戈铁马或风花雪月;那知真的穿越,直接来到了原始社会,要靠多了几千年的知识去生存,去解决衣食住行、去防被野兽、野人当作猎物吃了。五十多岁,生死轮回之际穿越,犹如日落与日出之间的轮回。

随着时间慢慢地过去,太阳快要下山了,也没看到狗屎运的再次降临;起身,转身下坡朝缓冲区走去。路上,三人聊着晚上出来活动的野生动物,也有喝水的习惯,可以将流经缓冲区内东西两条细细的溪流,择地改造二个小水塘,吸引大小动物来饮水和猎食,这样对我们来打猎就方便多了,或许还能抓几只野猫/狼仔或小野猪养着玩了。边走边聊,来到西边小溪流,看到溪边泥地上有一片凌乱的各种脚印,三人仔细地辨认几个较清楚的足印,大的有点象猪蹄印;小的象鸡爪印,应该是野鸡等鸟类的;还有几个小梅花印,可能是猫科类动物的,这么小应该不是老虎或山豹的。看来山腰处缓冲区这处水塘,有很多动物来这里喝水;风水比较好,离这不远的地方下套应该会有较大收获了。三人商量了一下,先看一下前天下的套有没有收获,再换地一些兔套和野鸡套;回去后,琢磨一下,下那种陷阱来抓野猪。

转了一圈,就发现一只还带有体温、刚死不久的兔子,其它几个套有的痕迹,但没有猎物;想想,可能,不能连续在一个地方下套子,或收获猎物时,应将下套处的被猎物折腾的环境等恢复。

很快又下了6个兔套和5个野鸡套,又看了一下东边溪流流经处,无积水水洼处,没有发现有野物的脚印;三人看了看溪流流经处,找了个较低处,用矛根扒、挖了个直径50公分大小、5-10公分深的积水洼地,洼地边缘改平缓,并撒了一些野草略略修饰一下;离水洼较远采了一些野葱野荞豆,见霞光开始暗淡,就转身回去。

回到住地,第二面堡墙基脚已经完工,基石已经捋好、压紧了。看到我们就拎着一只灰兔子回来,笑着、懒洋洋地吹起声口哨,完全没有前几天,那种饿狼般的绿光了。看来真的不能吃的太饱,否则真对不起这老天的恩赐了。

晚上喝着放着新鲜野菜的大骨汤,嚼着烤肉,谈着下午缓冲区小水塘可能出没的动物。这一片野生板栗树林中,到处有散落带硬尖刺的板栗壳,对猫科动物的爪子上肉垫伤害很大,这类动物应该不会出没树林中;倒是浑身有着坚硬外皮和坚硬蹄壳的野猪不怕树林中带刺的板栗壳,对我们有着一定的危害。如在水塘不远处错位挖三个直径1.5米深2米的陷阱,上敷草皮和树叶,如晚上野猪出现,不幸中奖,那我们坚韧耐磨的鞋底材料和大量的冬季肉类、猪油就有着落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