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分罢了,他若是愿意,我也没意见。”

陈六子府上当天晚上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采芹,你带着福庆去苗家待会儿,我来会会他!”

“唔,六哥你小心点。”

“放心好了!”

在采芹的脸上啄了一口,又在福庆的额头上蹭了蹭,“老汪,把太太送去苗公馆,你就留在那里。”

“知道了,老爷!”

如今在济南的宅院里,一共住着三家人。

周飞凤一家,锁子叔一家还有柱子丈人公一家。

家里也雇了丫鬟婆子,连园丁车夫都有了。

“你说,我要不要把我爹接家里来住几天,好好伺候他?”

“你定吧!我年后也会去厂子里走走看看,老大不小的,给寿亭看个厂子也行啊!”

“那你去吧!把柱子他丈人公和锁子一起带了去,这孩子,一口气开了十几家厂子,顾得过来吗?”

“实际上还是一家厂子,围墙都打通了,十几个厂子中午轮流在一间食堂里用饭,锁子那里一个人可忙不过来啊!”

“人手方面问问卢老爷吧?他在张店人缘广,再说这十几家厂子里,也有人家驹的份子在呢!”

“行,你拿主意,我去写信。不,我现在就去电报局发电报!”

“你糊涂了?卢老爷人还在济南呢!”

见到周飞凤下定决心举家搬来济南,卢老爷说不羡慕是假的,但是让他撇下张店的买卖带着一家老小来济南,他还是下不了这个决心。

年下里,两个儿子都要去天津,老二家的又怀了身孕,这会儿还没坐稳呢!

这些天,让大儿子带着他满济南的一阵看,周家宅院附近的院子价格都不低。

一边还没下定决心与周家当邻居,一边还是心疼钱财。

“家驹,寿亭当真是这么说的?今后棉花和木棉直接拉来济南就行?价格还跟以前一样?”

“您跟周家可能还是原先的价格。其余人就不好说了,随着大量的印度棉花涌进华夏,谁还会维持原价啊?再说,大当家去了一趟新疆,那边的优质棉花满坑满谷都是,作价都没有高丽的一半,如今正在修建铁路,等到铁路一通,这个价格还会下跌。”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一听说收购棉花的价格要走低,卢老爷心里就不是个滋味。

“爹,您可别忘了,织布厂里还有咱家自己的生意呢!收购价高了,损失的也是咱自己的年下分红。”

一拍脑门,卢老爷下定决心,搬家。

这脑回路,刚才还心疼家里的祖宅,这就想通了。

整个山东、东三省、华北、西北等地的德意志洋行分部几乎同一时间下调了棉花和木棉的收购价格。

理由也很统一,就是印度棉花大量进入,供大于求,市场价格走低,跑个量还能有钱赚,量少就不值当了。

好在西北很多地方地广人稀,清风寨整合了不少当地的响马组织,专门开设了大量的仓储中心,用来转运棉花和木棉的。

只要没有为祸乡里,帮着东洋人作恶的,清风寨都收了,光是西北一地就壮大了无数倍的人手,大多都是苦哈哈出身,被逼无奈落草为寇。

这些人都听说过清风寨的实力,就连四川重庆一带的袍哥组织都找上门来了。

一下子被带走了数十万青壮年,整个四川路都慌了神。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