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大王独自应对,他也会在背后给予足够多的支持,谅他们也耍不出花样,欺君者再无欺君之力。
对于子受的手段,他都赞不绝口,这些大臣怕是翻不起什么浪花了,与自己的强压不同,子受很懂得腾转挪移,因时而动,顺时而制,这与子受以前的强硬也不同。
这可能和大王的性格有关系,也可能源于他的教导,子受从未想过对朝臣退步,也弄得和朝臣们关系紧张,虽然对立,却不能压服他们,反被朝堂制约,朝臣阻碍。
他能凭实力压制他们,他却做不到。
大王一直在跟着他学习,就连行事方法都照用照施。
大王将他当成学习对象,也只能将他当成学习对象。
这本身并没有错,大王一心治国理政,想要施展抱负,有所成就,有所作为,本身也没有错。
不仅没有错,还很值得称赞,但方法不对。
虽然这些都是他教给大王的,但为君之道,治国之法,需要自己去领悟,行事上自己去灵活掌握,灵活运用。
那时的大王缺乏更有利的条件,也缺乏有利的基础,即便知道不对,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想要规劝,却也无从出口。
只能默认,大王遇到问题了,他也只能默默支持,在大王身边默默跟随,以便大王遇到困难了,他可以随时帮忙解决。
可他若在大王身边还好,若不在……
怕是大王就难以应对了,难以收摄朝堂,那些朝臣蠢蠢欲动的心也难以抑制。
这是他时常担心的事情,以前常常为之冥思苦想,但最终也没想到怎么去解决,根本没有什么方便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或许穷一人之智,终究难以突破障碍,穷一人之力,也终究有限,自然没有什么办法。
他又不方便去找子受。
另两位托孤大臣,丞相商容,王叔比干,已变其心,不然也不会这么难,不然也不会遭遇种种困境。
都是这些人带头搞事,托孤重臣反而成了最大的阻碍!
为数不多的托孤大臣总共就有3个,能被先王指定成为托孤大臣,自然是被先王极其信任的存在。
同时他们在朝堂,都具有重要地位,具备巨大的影响力,在托孤之前,每个人都是跺一跺脚,朝堂跟着颤三颤的人物,托孤之后更是如此。
之前,他们就分管着不同事物,具有不同职责。
之后也是各有分工,各管其一。
一开始,丞相商容、王叔比干还兢兢业业,后来就慢慢变质了。
托孤之后,王叔比干荣升,兼任亚相一职,原本的王叔只管王室宗族事务。
王室宗族一类的管理职务,虽然位高,却是闲职,每天与那些宗亲打交道,面对的都是鸡毛蒜皮的事。
这样的闲职散官,有关宗族事务的职位里多得很。
官职叫起来好听,但只是荣誉性质一类的,可任可不任。
像王叔这样的职位,虽然只是荣职,但荣誉不是那么好得的,不是王叔兢兢业业,确实尽心了,为大商付出努力,做出贡献,也不会得到。
这样的官也不是想当就能当的,许多人求都求不来。
但毕竟闲散,事很少,或者可以说是完全无事可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