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关以后,除了保留运粮军负责漕运以外,免除了卫所军户们当兵的义务。只是在卫所的军屯地上,依然征收高于民户税收的军屯粮。很多还保有武力的卫所,武装反抗,坚持最久的,到了康熙年间才最终投降。
而在军屯土地上的人们,在清朝依然软磨硬抗少交军屯粮。直到光绪年间,朝廷才最终宣布军屯田按民户标准交,漕粮转海运,运粮军解散。这个朱元璋创设的卫所制度,最终完全寿终正寝。
太子不是学历史出身的,他只是本能地觉得,权力和责任要平衡,军民义务得平等,不能把人当奴隶强行压榨他们。
强扭的瓜不甜,何况是军队。后世的国军抓壮丁,强迫人当兵,能打硬仗吗?至于如何处理,还得深思,还得与崇祯皇帝商议。
第二天,用完早膳,太子准备巡查开荒情况。
突然,邱致中回来了,说:“小爷,京师流言,鞑子派兵对长城喊话,意图南下入关攻打顺天府。皇爷召您立即回京。”
太子看完皇帝手诏,陷入沉思。此事是真是假?
太子招来孙传庭,问:“孙先生,鞑子会来吗?”
孙传庭回答说:“兵法云‘虚者实之,实则虚之’。以前皇太极派人入关,一路潜行,生怕我们知道。这次事出非常,很可能他们虚张声势,扰乱我大明派军队援救锦州。”
太子心想,还有可能,是满清的潜伏间谍,他们为了破坏开荒,放出这些谣言。
如果为真呢?在这大明讨生活,每一步都好难。若鞑子真来了,开荒必然失败。甚至只需这个流言,自己一回京,刚出城的饥民们,就吓得跟着回去了。
太子问:“鞑子若来,通州能否坚守?”
孙传庭说:“鞑子们怕热,他们从没有在夏天南下。若真来了,也不必害怕。通州城池坚固,护城河宽阔,兵员整齐。若单论城防,恐怕不比京城条件差。
“通州兵去年出关跟鞑子野战,比京营兵强多了。通州库存的粮食很多,援军从水路来更快更方便,这些都是京城比不上的。”
太子对邱致中说:“邱伴伴,你回京告诉父皇。等事情查清楚了,我再决定要不要回去。若是听到流言就回京,饥民们会吓得跑回去,开荒就失败了。”
邱致中吓得脑袋一缩,说:“小爷,您……您敢抗旨?”
太子只好持笔写了几句话,说:“你拿这个给父皇,快去!”
太子出城前,与崇祯皇帝商议好,要等饥民们下种出苗以后才回京城。现在被几句流言吓成这样,能干成什么事?
打发了邱致中,太子也不敢出城,只好在衙门里与众人闲话,谈论以前鞑子入关的战事。
中午,方拱乾来了,说:“殿下。顺天巡府上奏,长城外有几队蒙古人喊话。满清已派大军,很快要攻打长城。大明若给他们钱粮,他们就不会跟着满清攻打长城。皇上让殿下不要再管开荒之事,立即回京,不可违旨!”
太子一股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前世在股市上经常有各种流言传播,然后过几天,流言被证实。难道,大明也有人这么玩?有人操纵一切?
不。皇太极不可能操纵一切。以现在的通信条件,沈阳在千里之外,这短短的几天之内,他肯定玩不出这一套。
此事只能说明,有人消息灵通,小道消息比官方消息跑得快。
既然不是阴谋论的假消息,自己只好回去了,不能抗旨!
现在的问题是崇祯时代常见的死循环。百姓吃饭和安全,只能选一个。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