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期间在家百无聊赖,陈夕不禁陷入了对生意与交易之间关联的深思。
从生意的视角来审视,交易无疑称得上是一门差生意,其风险显著高于收益,未知的因素永远多于已知。就拿巴菲特来说,他的最大年收益也不过 20%。而依据网络数据,各行业的净利润率分别为:电信服务约在 10%至 20%之间;软件和互联网处于 15%至 30%的范围;零售和批发在 2%至 10%左右;制造业大致在 5%至 15%;金融服务约为 15%至 30%;房地产则在 10%至 20%。这些行业的收益稳定且可靠,相比之下,交易的靠谱程度实在相差甚远。
交易亦是一门看似轻松的懒生意,只需在家中躺在床上便能经营操作,无需雇佣人工,无需租赁办公场所,无需操心产品,也无需出差应酬。就连期货交易,甚至连税收都能省去。表面上看似完美无瑕,实则是一个令众人皆能参与的陷阱。期货最大的功能属性在于套期保值,将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基差风险转嫁给了交易者。依据价格回归价值的规律,基差越大,回归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此时技术指标的趋势表现越强,其误导性也就越大。这便注定了技术指标与生俱来的缺陷。
交易市场乃是一个持续变化、不断进化的领域,据说前些年,像 macd、kdj这类常规指标都能够盈利,然而如今,人工智能、量化交易、剥头皮等玩法纷至沓来。想要通过短线获取利润,变得愈发艰难。
陈夕寻思着,既然交易是这样一门差生意,那为何不转向现实中实实在在的生意呢?
在这滚滚红尘之中,无非就是追逐名与利。为官做学问以求名,经商做生意图利。千百年来,此理始终未曾改变。前者存在一定的门槛要求,而后者相对自由得多。即便风险巨大,只要合法合规,又能大到何种地步呢?难道还能比交易的风险更大?
做生意存在几处难点:其一,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如今,各行各业的专业化程度与日俱增,倘若对其门道一无所知便贸然闯入,吃亏自是必然。其二,面临资金方面的压力。其三,要应对诸多不确定性。就像前些年的疫情封锁,致使众多商业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打击。其四,存在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其五,需要保持创新并与时俱进。
总之,做生意乃是将风险和定价权掌控在自己手中的一种行为。
当下的跑车生意,看似由自己把控,实则成本与利润都被平台公司计算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高度透明化的市场中,想要获取超额利润,其难度超乎想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