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比如王姓用的是“三槐及第”,“三槐流芳”,“三槐世家”。典故出自于宋朝一个王姓高官,他在自己的庭院里种过三棵槐树。

“车正世泽”是奚姓用的,车正是个官名,大概就是负责驾车的。据说孔子的一个弟子,姓奚,担任过车正的职务。

“颖川世家”,这家大概是姓陈,这也是中原有些陈姓望族用的堂号。颖川是出过很多文人名士的地方,特别是在汉魏时期。大家熟悉的三国演义里,曹操的大谋士荀彧、陈群、钟繇,就是出身于颖川。

照壁上写“瑞靄庐陵”或者“六一家声”的,是姓欧阳的人家,六一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欧阳修的号,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他说: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庐陵是指江西庐陵,欧阳修的家乡。沙溪欧阳大院屋瓦的背面还写有庐陵两个字,或许这家还是欧阳修的直系子孙呢。

“布燮世家”,照壁上有这句话的,祖上可不得了。他们是南诏国高姓权臣的后代;布燮是南诏国的官名,大概相当于中原的宰相,而且这位高姓的布燮在当时是掌握实权的。

还见过一个“蓝田生玉”,蓝田是陕西的一个县,现在是西安的一个区,这里古代产玉,我不知道这个院主人是不是来自于陕西?去过好几次都关着门,只能失望而归。

“莱国家风”是施姓人家用的,我没找到它的出处,跑了几趟终于碰到了院子主人,但是主人也不太清楚这句话的来历。

有时候同一个姓氏用的词句是不一样的,比如何姓有“水部家声”和“庐江世德”两种,这两句话之间也是没有相互关系的,应该是不同来源的何姓人家,我甚至怀疑,早期在影壁上写字的那波人,应该就是汉族人,毕竟人不能乱认祖先吧。在大理这边,白族是最大的民族,但是“白族”这个名字是1956年DLBZ治州成立的时候才确定下来的,再加上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倾斜,换一个民族,并不像乱认祖宗这么严重,大概有不少汉族血统的都有意无意归到了白族。在昆明晋宁区,出土过西汉的竹简,上面有论语的句子;在唐代的时候,唐太宗曾经派遣大将梁建方征讨南方,梁建方回朝以后,在给唐太宗的报告中也写到:“有数十姓,以杨、李、赵、董为名家……自云其先本汉人”;这说明云南这里尽管远离中原核心地带,但是人员的流动也是很早很频繁的。我在才村认识的老杨就说,才村的杨姓就分了四、五个家族,他们家是明代从南京来的,明代的南京估计也没有什么白族人,他们大概是朱元璋时期征云南的时候,驻军的后代了。

大理当地民居照壁上的这些词句,大部分是盖房子的时候,负责在墙上绘画和题字的人来写的,院子主人姓什么对应什么词句,他们那里都有底本。但是别说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也不太清楚这些话的来历了;有一次我碰到一位工匠,正在墙上写“庐江世德”这几个字,问了一下这个工匠,他并不清楚这句话的来历。这同其他很多地方一样,一些传统正在慢慢的消失,但也有一些还能继续保持下来。在当地的村子里,无论是本主节、迎财神还是初一十五烧香,我看到的都是一些至少在50岁以上的大姐大妈在做,很少看到有年轻人去烧香的,我常常怀疑会不会随着这些大姐大妈的逝去而中断;我曾经住过的一家民居的年轻女主人就说过,她小的时候也不相信这个、也不去烧香,后来妈妈年纪大了不太方便了,她也就自然而然把这些事情接着做下去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