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天还不亮,刘爷爷就穿戴整齐,早早出了门,去工会跟大家伙儿汇合。
到了六点,家里其他人才陆续起床。陈奶奶在厨房,把年夜饭剩的菜热热,又熬上了一锅大米稀饭。在陕西的习俗里,正月里不能动刀,初一到十五不能干活,老人们认为,要是新年伊始就干活,那就得忙碌一整年了。
因此年夜饭多做些菜也不浪费,要够一大家子吃好几天,北方的天气就是天然的冰箱,也不怕剩菜放坏。
小孩子觉浅,永平还在沉睡,永安已经高高兴兴的起床,陈奶奶前一天晚上就把新衣服放在了床前的凳子上,小姑娘抱起红裙子爱不释手,很快自己穿好,出去要大人们夸奖。
新年要穿新衣,夏延冬延兄弟俩,也换上了崭新的秋衣,人岁数大了就不那么讲究了,这年头啥东西都贵,意思意思就得了,又不是地主老财,谁有那闲钱从头新到脚啊。
郑琴先给自己洗漱干净,这才小心翼翼给永平穿上了一套崭新的新衣服,小小的孩子穿着红彤彤的棉袄,妈妈怎么看都看不够,又从包里翻出了一根口红,用手蘸着,给永平额头上抹了个小红点。
一家人欢欢喜喜就着剩菜喝了稀饭,油汪汪的肉片放在白花花的大米上,晕染出一层彩虹色的油花,香得人直舔碗。
窗外已经响起了锣鼓声,是新年的节目将要开始,除了郑琴还没出月子,在家里看着孩子,一大家子都出了门,不停地跟邻居们问好,众人聊着走着,一起到家属院门口,接下来就各凭本事,看谁能抢到好地方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所里又为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每一位职工都做了不可或缺的工作,而这效益又会转化成福利,由全所的工人与家属们共享。
大年初一的表演游行是所里的惯例,所里有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路,一头连着掩护的村子,一头连着驻所部队,家属院、学校、大礼堂、菜市场……都在大路的两道上。
表演团们从村子的一头出发,吹吹打打的向前,按方阵依次出场,有花车、舞蹈、音乐、戏曲、杂技……没有节目的人,就在大路的两旁观看,就连村里的村民们,也都来赶这场一年一度的盛会。
花车上可不是什么明星美女,而是所里最新武器的模型,绑着大红花,系着彩带,由几个年轻的男孩拉车,退休职工秧歌团在前面开道。
表演的队伍喜气洋洋,两道的观众欢呼雀跃,刘爷爷就在第一辆花车的第一排,格外的挺拔高大,头上缠着白色的毛巾,身穿明黄色大褂,腰上缠着大红的绸带,一手一个桃红的大扇子,好一个西北的秧歌汉子!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音乐响起,老人们开始扭了起来,他们的动作一致,舞步矫健,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红色的绸带随着鼓点飞扬,观众们大声叫好。
“爷爷!爷爷!爷爷来啦!那是我爷爷!那是我爷爷!”永安仗着个子小,挤进了人群的前列,眼看着秧歌团走来,伸长了脖子叫喊。大人们随着音乐鼓掌点头,没搭理她,她就拽住了两边的小朋友,指给他们看。
永平还小,受不得刺激,郑琴在屋里抱着孩子,也凑到窗前去看,11号楼在家属院的围栏里,看不到表演的队伍,只听到锣鼓喧天。
永平被裹在大红的包被里,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到处看,郑琴把她紧紧抱在怀里,堵住孩子的耳朵,怕太吵闹的音乐惊吓到她。小孩子也爱热闹,听着鼓点不但不怕,反而小脑袋一点一点的,像是在应和。
表演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才结束,而职工们最喜爱的活动才刚刚开始,后勤人员在家属院门口摆起了趣味游戏台:扔飞镖、投篮、猜灯谜……
活动限时一小时,游戏的奖品是肥皂、牙膏、洗衣粉等生活用品,不限参加次数,只是玩一次就要重新排队。
刘家兄弟俩兴致勃勃地排队,自己玩了两把,就不上场了,只专心给老爷子排队,排到跟前,就喊刘爷爷过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