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胄与房玄龄对视一眼,相互点头,两人心中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
其实这项政策戴胄曾经提及过,且在小范围之内讨论过一遍。戴胄一直主张减少徭役减轻赋税,以保证老百姓的生产与生活。
关于以工代赈的事情,只有房玄龄和魏征明确表示支持,李世民则持中立态度,并未明确赞成也并未反对。其他人则全部持反对态度。
不过当时戴胄当时也没拿出一个明确的方案出来,而且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所以没能执行下来。
毕竟这样的事情,确实会损害到一部分贵族的利益。
可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来说,确实是益处多多。
而今天李承乾所说,则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纲领,比他们两人之前讨论的要深刻许多。而且,全部都说到戴胄和房玄龄心坎里去了。
其中有些益处,他们两人也是刚刚才从李承乾的话中分析出来。
有太子领头,又有太子给出的明确纲领,只要太子态度坚决,戴胄与房玄龄两人则可放开手脚去做这件事情。
从李承乾的总结来看,以工代赈相当于一次变法。因为要在立法,而立下的律法则涉及到大唐以后的赈灾制度和徭役制度,甚至需要在徭役制度上下刀子。
不过,李承乾主持做这件事情,来当领头羊最合适。他的身份地位,就摆在这里,大唐太子,未来帝君。
以前持反对态度的人当中,长孙无忌和高士廉又都是李承乾的直系亲属。
只是两人也不知道,李承乾要做这件事情,会不会改变长孙家和高家对他的看法。
“二公为何久不言语?”李承乾问道。
“我在想殿下方才所说,徭役由灾民承担,原本服徭役的人可继续从事生产。”房玄龄眉头深皱,神色意味深长。
“有何不妥?”李承乾问道。
“并无不妥,殿下此举解决了几个主要的问题。”戴胄接过话茬答道。
“确实,每年的徭役都是重中之重,我们生怕哪里徭役过重,老百姓负担不起而引发混乱,可又怕徭役无法定期完成而延长徭役,致使民间减产,百姓遭难。殿下的方案,能解决很多问题。”房玄龄点头道。
“若是要对以工代赈进行立法,肯定会有一些人反对。殿下,你可做好了准备承担这份压力?”戴胄问道。
“利国利民之举,谁来反对?若是谁反对,就是祸国殃民!以工代赈,必须要执行下去!”李承乾斩钉截铁道,貌似下定了某种决心。
有了李承乾这句话,戴胄和房玄龄心中落下一块石头。
殿下确实还年轻,才十四岁而已。可也许只有年轻之时,才有少年的韧性和无畏。
等殿下长大些了,真懂世事复杂人心可畏,反而会瞻前顾后。
只有他年少之时乘风破浪,将坚定的心性培养出来,将来才能一往无前。
“殿下,开弓没有回头箭。”戴胄无比认真道。
“二公放心,我意已决。”李承乾凝重道。
房玄龄与戴胄再度对视,相顾点头,同时下定了决心。
“房公,我若半道离开,玄成可填补我的空缺。除此之外,善登、宾王等皆可重用,这些年轻人都有真才实学,乃栋梁之材。可惜懋功要外放了,若是有他助力,此事兴许会轻松许多。”戴胄语重心长的说着,期间还咳嗽了一两次。
戴胄的话语说的有些许伤感,但此时此刻,他心中已经燃起一团新的火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