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传奉官”之始。】

【“传奉官”是当时人们称呼那些不经吏部,不经选拔、廷推和部议等选官过程,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员。】

【很明显,这违反了正常的手续。】

【却只是为了满足皇帝或者后宫中某个妃嫔或宦官的愿望。】

【这一举措对制度的破坏,带来了三个后果:】

【第一,从此,皇帝视官爵为私物。】

【只要皇帝喜欢,他可以随意地任用官员。】

【从而破坏皇帝与官僚士大夫之间的平衡。】

【宪宗自己,也往往一传旨就授官百数十人。】

【对于士大夫们来说,官爵原是“天下公器”。】

【皇帝这样的行为,无疑将官爵变成了“人主私器”。】

【第二,传奉官既然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

【也就说明其中大部分人是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官职的。】

【对于一个文官政府来说,混杂着一大批出身于军人、僧道、工匠、画士、医官的官员,政府的文化认同性必然产生问题。】

【政府运作中的冲突必然加剧。】

【而传奉官中多数是一些佞幸之人,靠着结交宦官或者行贿的手段取得一官半职。】

【他们的在职也就大大地败坏了吏治。】

【第三,既然传奉官由宫中旨意直接传授,而又不需要经过吏部覆核。】

【因此,掌握宫中大权的嫔妃及太监就可以借皇帝之名,大行私利,卖官鬻爵。】

【据说,梁芳取中旨授官,累计达1000人。】

【传奉官的泛滥,引起了许多官员的不满。】

【成化十九年(1483年),御史张稷上疏,谈及传奉官给朝政带来的混乱。】

【张稷说,自有传奉官后,文官中竟有一字不识的,武官中竟有从来没拿过弓箭的。】

【自古以来,有这样的政治吗?】

【因此,官员们纷纷请求淘汰传奉官员。】

【宪宗虽然有时也偶尔淘汰一些传奉官,但是总体上是传授的要比淘汰的多。】

.......

大明,洪武帝朱元璋时空。

传奉官中,文官中竟有一字不识的?

传奉官中,武官中竟有从来没拿过弓箭的?

老朱气得笑出声来。

他娘的,自己那些子孙的权谋制衡之术,怎么会差到这种地步?

就找这些垃圾,来制衡原先文官的?

老朱深感绝望,真是一代比一代差的感觉。

老四虽然也有自己很多看不顺眼的地方,但已经算是自己最满意的一代大明皇帝了。

到了这些大明皇帝,老朱只能用奇形怪状来形容。

老朱就想不明白,他们为啥老干一些傻逼事。

......

大唐,唐太宗李世民时空。

当李世民看到光幕上“自有传奉官后,文官中竟有一字不识的,武官中竟有从来没拿过弓箭的。”这句的时候,没忍住笑了出来。

确实荒唐了点。

李世民能理解成化帝制衡文官的需要,但是,李世民认为不该如此操作。

说白了,李世民认为朝廷政治确实需要平衡,但他娘的你不能找一些乱七八糟的人来平衡啊。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