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的秋雨下了足足七天,义军正好趁此机会,好好休整了几天。待到雨过天睛,李秀宁便令全军拔营起寨,一路浩浩荡荡的往长安县城而来。同时传命鄠邑的李寿,让他负责在后方几个县,大量招兵买马,一边又命蓝田县守军,派出五千人马,到长安县城与大军汇合。李秀宁接着派出先头部队,先把长安县城的守军拖住,免得他们逃入长安都城。大军到了长安县城后,就地全部展开,把长安县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义军四万多人马,分成八个军营,围在长安县城四周,每营实际五千人,但是摆出来的阵式,却是每营有一万多人的样子。一时间长安县城外,义军旌旗遍地战鼓震天,长安县城中的守军,也不知道义军到底有多少人,个个都人心慌慌。

长安县城的守城将军,命士兵每天站在城墙上,仔细数数义军每次做饭时,每个营有多少股炊烟。守城士兵仔细查看后,发现义军的每个营,每天到了饭点时,都至少有两百股炊烟,于是把这个情况,报给了守城的将军。长安县城的守城将军,召集几个守城的将领商讨道:“这叛军每个营,每天有两百口灶,如果按小灶算,这一个营也至少有六千人,八个营就是四万八千人;要是按大灶算,那这一个营至少得有两万人,八个营就是十六万人。咱们给他折个中,那这叛军的人数,应该是在十万人左右。咱们这才五千人,哪能守得住啊”。一众将领也都觉得守不住,这时一个领军问道:“这朝廷的援军什么时候到啊”?守城将军叹气道:“不知道啊,我已让人给兵部去求救了,兵部给的回复是,让我们坚守,等洛阳王世充的军队回援长安”,又一个领军问道:“这王世充不是在洛阳那边,征讨瓦岗军吗?他什么时候回援长安啊”?守城将军翻了个白眼道:“你问我,我问谁去啊”?众人又说道:“朝廷怎么不让屈将军支援咱们呢”?守城将军哼了一声道:“屈突通正在临潼与叛军激战呢,他恐怕自身都难保哟,哪还顾得上咱们啊”!众人一时无语。稍后一个领军小声说道:“要不咱们干脆降了吧”?守城将军想了一下,说道:“这事还是先等等吧,咱们的家眷都在长安都城里呢,要是就这么一仗不打,叛军一来就投降,朝廷说不定会拿咱们家人出气的”。众人听后,都觉得将军说的有道理,但是这事该怎么办呢?守城将军想了想道:“你们都等着啊,我去找个人问问”,说罢便起身去了。

守城将军找到自己的一个幕僚,此人叫王珪,原是隋朝秘书省的六品太常治礼郎,后来受汉王杨谅谋反一事影响,被迫逃往终南山中,隐藏了十余年之久,最近两年才出了山,在长安县守城将军的府上,给他当了一个幕僚。守城将军对王珪道:“王太常,现在城外十万义军围城,我这手里就五千人马,要是跟义军死耗着,这肯定不行。援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这打又打不过,守又守不住,该怎么办啊”?王珪笑道:“将军是想开城投降,可又怕牵连到自己的家人,对吧”?守城将军唉呀一声道:“王太常果然厉害!一语就猜中了我的心事!我告诉太常啊,不单我这么想,一班守城的将领,也都这么想,就是都担心在长安城里的家人,还请太常给大伙想个办法,出个主意”!说罢便起身给王珪作了个揖。王珪连忙拦住他道:“我本是待罪之身,承蒙将军不弃,将我收容在府中,我自当为将军,及一众守城将领,谋一条生路”。守城将军再次谢过王珪。

王珪仔细想了一下道:“将军,投降这事,不能这么随便,咱们既然决定投降,那也要投的有价值。王某这就出城,去到叛军营中,跟他们去谈判,让叛军去想办法,把诸位将军的家眷,从长安城里弄出来。只要叛军做到这一点,咱们就打开城门欢迎他们,他们若是做不到,那咱们就跟他们耗着”。守城将军一听这个主意,便连连说道:“这个办法好,这个办法好。不过呢,这个去叛军营中谈判这事,王太常还是不要去了,万一叛军不讲信用,岂不是连累了太常”?王珪笑道:“将军不必多虑,这伙叛军看起来,也不是什么凶神恶煞。以他们的实力,其实直接攻城,都用不了几天,就能攻下这小小的长安县城,他们现在围而不攻,就是在等咱们开城投降。我主动出城去找他们谈判,他们定会对我礼遇有加,将军不用担心了”。守城将军将信将疑道:“是这样啊,那就麻烦太常走一趟了,我这就派几个人,陪太常一起去,若是叛军有什么过份的举动,也好有人帮忙”。王珪先是谢过守城将军,又让他把城中百姓的户籍资料准备一下,这样去到叛军营中,也算是有个见面礼了,守城将军马上吩咐人去办。

李秀宁命人到长安县城下,用硬驽给城中守军,射出招降书。招降书射出去没多久,城中守军就打开半扇城门,送出几个人来,一众围城的义军士兵,知道对方这是准备要投降了,便客客气气地带着他们,到了李秀宁所在的中军。李秀宁见为首的这人,约摸五十岁左右,个子不高其貌不扬,却自有一股不凡的气度,知道来人不简单,便请来人坐了,问他们道:“先生该如何称呼?来此有何贵干”?为首这人便是王珪,他见李秀宁问起来,便答道:“老夫王珪,是守城将军的幕僚,此番前来,是想与贵军谈判”,李秀宁笑问道:“不知道先生,想谈些什么”?王珪不答她的话,先赞扬李秀宁道:“早前听闻,鄠邑县中,有一李娘子,率领数万义军,攻城掠地所向披靡,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李秀宁好奇地问道:“不知先生,为何会有此看法”?王珪先是道:“从我接触到你的士兵,便能感受到,你的士兵行止有礼,进入军营之中后,营中士兵虽多,却无人随意走动,除了一众训练和战鼓之声,亦无其他杂音传出,可知你的这支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非一般军队可比”。李秀宁见他居然能从这些小细节中,看出一支军队的好坏,对他倒也有了几分好奇,便问他道:“先生此来,想必并非是来探营的吧,可还有其他事情,要与我等商议”?王珪见她又问了起来,便顺势说道:“听闻李娘子的军队,从不滥杀无辜,对投降自己的人,也是礼遇有加,不知道此事是否属实”?李秀宁见对方绕了一圈,终于说到正题上了,便点头应道:“没错,对那些投降的隋朝官员,只要平时对老百姓,没有太过份的举措,本帅都会从轻发落,若是有才能的人,本帅一样也会予以重用”。王珪赞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怪乎李娘子的军队,能在短短数月之内,发展成长安城周边,最大的一股势力”。说罢便命人送上了长安县城中,百姓的户籍册子。

李秀宁命人接过册子,拿过一本来翻看了一下,随即便让人收好这些户籍册子,接着问道:“先生此番前来,既然是来举义的,为何不让你家将军,打开城门接纳义军进城?你们可还有其他要求”?王珪笑道:“李娘子果然聪慧!我家将军确实有意投诚义军,但是无奈一家老小,都被朝廷扣押在长安都城之中,若是我家将军就这么投降了,只怕隋廷立时便会翻脸。所以我家将军,想请您们帮帮忙,把在长安都城里的家人,都想办法给弄出来”。李秀宁听后,点了点头道:“明白了,只要我们帮你们把人弄出长安城,你们就打开城门投降;如果我们办不到,你们将军便要跟我们在这耗着,对吧”。王珪笑笑不说话,李秀蛾等一众将领,都面有怒容,李秀宁想了一下,便答应了他的要求,并问王珪道:“你们可有人员名册?请把名册给我们,我们去想办法。还有,需要你家将军的一些信物,这样人家才会相信我们,对吧”。王珪点头赞道:“李娘子做事果然细心”,说罢便命人送上几位守城将军,在长安都城中的地址,和他们的家眷人员名单。另给了李秀宁几封书信,作为义军去救人的凭证,并表示都是几位守城将军亲笔所写,他们的家人一见到书信,便能认出来。李秀宁接过书信,答应他自己会去想办法,接着便亲自送他出了军营。

李秀宁送走王珪后,回到中军大帐,一众将领都道:这长安县城的守军,也太狡猾了吧,居然让咱们去想办法,救他们的家人,亏他们想得出来!李秀宁点了点头道:“这些人是有备而来的,他们给咱们送上户籍册子,表面上看,是在向咱们示好,实际上是在暗示咱们:这长安县城中,还有上万户百姓,现在都掌握在他们手里,咱们如果不答应他们的要求,他们就可以凭这个,跟咱们耗下去”。李秀蛾气愤地说道:“咱们就不理他,看他们能怎么样”。丘师利连忙道:“这从长安城中往外救人,总比去攻城强。主帅答应了他们,想必是有了办法吧”。李秀宁摇了摇头道:“我暂时还没想到什么好办法,但是觉得,这确实是一笔很不错的交易。虽说咱们现在全面占优,但若真要强攻长安县城,少说也得死上数千人。答应他们救人,确实比攻城简单多了”。李秀蛾问道:“倘若他们失言呢?或许他们只是在拖延时间,想用这个当借口,等人来救他们呢”。李秀灯摇了摇头道:“现在长安都城周边,除了临潼的屈突通部,已经没有隋军的其他部队了,长安都城中的守军,估计数量也不多,一直都不敢出城营救他们,他们其实已经算是孤立无援了,哪还有别的人来救他们”?众将听后,都点了点头,知道情况确实如李秀宁所说,众人也就不再有什么顾虑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