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的一天清晨,林雨荷被宿管阿姨喊“有人找”,令她没想到的是找她的人竟是三姨,身旁还站着一个年纪相仿的女人。从两人十分自然的举止,看得出关系很熟。

看见亲人,林雨荷鼻子一酸,当即迎了上去,“三姨……”

雨荷身形清瘦,面色憔悴,这孩子性子随了她娘,吃再多的苦也不愿往外说,王淑杰心疼地拉住外甥女的手,“小荷,这是你陆阿姨。”

林雨荷礼貌地问了好,还未等询问她们此行来京的目的,王淑杰说道:“你陆阿姨说能帮你的忙,就不辞辛苦和三姨来找你了。”

林雨荷这才反应过来母亲说过的话,她精神顿爽,问:“陆阿姨,三姨,你们几点钟到的?宾馆找好了么?”

“昨晚上十点多钟我们就到了,我和你陆姨累了,也怕影响你休息,就在学校附近的宾馆住下了,没急着找你。小荷,你们学校食堂开早餐了吗?有没有稀粥?我和你陆姨就想吃点水灵的饭菜。我要请你陆阿姨下饭店,你陆阿姨说学校食堂干净,还经济实惠。”

林雨荷看了看手表,说:“食堂差不多快开门了。我们学校的伙食在BJ高校也是数一数二的好,要什么有什么。三姨和陆阿姨等我一下,我上楼去取饭缸,马上就下来。”她上楼的脚步变得好轻松,脚底板似乎都踩着向上托举她的风。

命运之神终是眷顾她的,只不过同她开了个玩笑,这就叫“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早餐后,林雨荷先把饭缸送回寝室,带好简历和留京证明,然后随同王淑杰来到宾馆。王淑杰简单做了介绍。陆巧云不仅是王淑杰的同事,还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陆巧云姨家的兄弟是BJ一家化工厂的工会部长。

王淑杰拎着两盒上好的人参登门拜访,陆巧云当即给BJ打电话,张文彦让她们带孩子过来一趟。两人也是雷厉风行,买了当天的车票。

王淑杰招手叫来一辆出租车,三人来到北京城南一处新建不久的居民小区。

“雨荷,你得叫张舅。”王淑杰将林雨荷拉到一位相貌端庄,很是精神的中年男子面前。

林雨荷大大方方叫了声:“张舅好。”

“好,好。”张文彦笑容满面地请客人进了屋。

陆巧云说:“文彦,这是王姐,大姐最好的朋友,这位就是王姐的亲外甥女林雨荷,人不仅长得漂亮,学习刻苦,还懂事。孩子眼看毕业了,有留京资格却没有接收单位,这事你得帮忙想想办法。”

“大姐,实不相瞒,你给我打电话后,我就探听了领导的口风。孩子专业对口,单位也有招人意向,想进我们单位问题倒也不大,只是——这几年公司效益不好,招收的大多是市场化用工人员,化工企业嘛,在所难免……孩子想进我们公司,走市场化这条路,以编外人员的方式进,相对好办一些……进编制体系,也不是绝无可能,但不容易……”

“兄弟,你的恩情,我和孩子永远也不会忘……”王淑杰适时表明了态度。

“我姐跟我说的事,就是我的事,请放心,我会把孩子的就业当成自家事来办。雨荷这孩子一看就让人喜欢,我和这孩子有眼缘。大姐不用客气,有什么想法就跟我说,我跟你们也是实话实说,没有拐弯抹角,只想着把事情办好,给孩子一个好的将来。”

“对!大兄弟,你咋说得这么对呢!大姐就是这样想的,你这样说,姐心里可敞亮了。这有文化的人说话就是不一样,一说就把问题说明白了。兄弟,孩子成为正式员工有啥要求,看看我们办到办不到。”

“文彦,你跟领导说,雨荷是你的亲外甥女。”陆巧云插嘴道。

张文彦双手用力地揉了两揉两个太阳穴,搓了一把脸,说:“大姐,我能想到的都想到了,放心吧,我会尽全力的。只是这人情费,我估算最少也不会少于八个数,这还是看在熟人的面子上……我现在只能说,咱尽量争取到最好的结果……”

王淑杰在心里盘算着:四妹是绝拿不出这么一笔钱的。她的生活条件在几个姊妹中是最好的,东挪西凑出八万元都困难,这么多年口挪肚攒存下来的积蓄一下子全拿出去,家里老梁能同意吗?自己单位也有临时工,给领导开专车的小李当临时工少则也有七八年了,那小子会来事,嘴还严,估计也是费尽了心机,可到现在都未转正。从目前情况看,雨荷留京应该没什么问题,只是不知孩子当临时工愿不愿意?将来能否有机会转正?

王淑杰脸上一直露着礼节性的笑容,她认真听着张文彦的每句话,用心揣摩话中的意思,她情绪有些激动而微微气喘道:“文彦,编外人员有转正的机会吗?”

“机会倒是也有,不过归根结底,不是谁都有机会转正,还得需要人情打点,实际上是一回事。而且,工资与正式工不差啥,唯独差在福利房这块,那得是按资排辈,雨荷条件好,房子不是目前急着操心的事。”

“瞧我这老弟说得多实在,事情说得还清楚,大姐听明白了。这孩子就想留京,雨荷,依三姨看,编外人员就编外人员,以后再慢慢想办法,没准命好,嫁个有钱的男人就什么都解决了。”

林雨荷的心一坠,她的理想不是留在BJ打工,而是有个正式体面的工作。唉,话又说回来,她是不是把自己估计得太高了?在他人眼里,像她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是不是都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低能儿?嫁个有钱的男人——难道是她最好的出路?自己的命运还要靠别人掌握么?

“三姨,我……”林雨荷一时感到局促,她低下头,不知该怎样回答,担心稍不小心说错一句,就会丢失原有一线希望的工作。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