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绣品做参考,可是绣品毕竟和实物有差别,黛玉无论如何,也拼不出真正的大雁。
“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黛玉感叹到。
“当当当”,一阵敲门声传来,雪雁忙去开门,只见温嬷嬷站在门外。
“温嬷嬷,这么晚了,来姑娘房中作甚?”雪雁问道。
“一连几日,都见姑娘起早贪黑,房间时常灯火通明,想来看看姑娘在做什么。”温嬷嬷说道。
“姑娘明日要见薛家姑娘,想送薛姑娘一只白雁,这几天正赶工呢。”雪雁说道。
“哦,这样啊。”
“温嬷嬷,你快别打扰姑娘了,姑娘做不出来,正苦思冥想呢。”
温嬷嬷没有走,却说道:“姑娘既然做不出来,怎么不叫老身呢?”
“温嬷嬷,你会做白雁?”黛玉马上回头问道。
“我幼年时,也喜欢做些小玩意儿,姑娘不嫌弃,老身可以试试。”温嬷嬷说道。
“快,请温嬷嬷进来。”黛玉连忙起身,把自己的位置都让给了温嬷嬷。
温嬷嬷走到桌前,一看满桌子色泽鲜艳,形态逼真的羽毛,吃了一惊。
“姑娘这羽毛是怎么做的,竟然和真的一般,看着就华贵雅致。”
“这是姑苏带来的丝线。”雪雁说道。
温嬷嬷之前不是林府人,不知道景焕的存在,雪雁怕她吓到,也没有马上告诉她。
“温嬷嬷,你就照着这绣品上的大雁做吧,有劳了。”黛玉指着绣品说道。
“哎,绣品终是个死物,对着绣品,怎么做出活的大雁。”温嬷嬷说道。
“温嬷嬷可见过活的?”雪雁问道。
“见过,以前在一个员外郎家做事,还养过白雁呢。”
“那真是太好了,温嬷嬷一定能做出来。”雪雁欣喜道。
温嬷嬷先将羽毛按照颜色、长短、形状分好,然后一片一片地攒在一起,不一会儿,就将身子、翅膀、尾部分别做好。
黛玉拿过温嬷嬷做的成品,只见羽毛错落有致,色彩过渡自然,真如活的一般。
“温嬷嬷的手艺真是出神入化。”黛玉赞叹道。
“不知嬷嬷是在哪学的。”雪雁问道。
“要说别的,老身许是不会做,可是各种禽鸟,老身幼年时都跟随父母做过。”温嬷嬷说道。
“难道,温嬷嬷家里是做禽鸟的?”黛玉好奇地问道。
“是做风筝的,”温嬷嬷说道,“我的风筝与别家不同,别家都是纸糊的,我家是用羽毛做的。”
“记得幼年时,父亲常常出去收购羽毛,或者自己用些东西做成假羽毛,拼成各种禽鸟,做出了跟活的一样,往天上一放,俩翅膀忽忽悠悠,就像是自个儿在飞呢。”
“还有这等奇特的风筝?”黛玉听得入了神。
“我幼年在家时,好像见过一次。”雪雁隐隐想起了往事。
“其实老身也是江南人,家在湖州,那儿的羽毛风筝最盛行。”
“这样说来,温嬷嬷的老家离我们籍贯不远。”黛玉说道,“可嬷嬷为何来京城?”
“后来老家遭灾,一路逃荒,就来了北方。又几经辗转,就落在了京城。”温嬷嬷轻描淡写道。
黛玉想起去年浙江旱灾,姑苏城里满是灾民的景象,不由一阵心疼。
温嬷嬷会做风筝,会养禽鸟,会栽培花木,这种种技艺的背后,是怎样辛苦又颠沛流离的一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