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你有才能就一定能起来的,没有人拉你一把,可能只能郁郁不得志。

古往今来多少有才能的人怀抱利器,却郁郁不得志。

要不怎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你有势力,只要不是草包都能成事。没有势力,没有靠山就不要做梦了,还是脚踏实地的做好分内事就好。

苏逸把话本子扔到一边,看起了书。

苏逸又宅了两天,最后抱了抱佛脚,自从考试每天都是状元及第粥。喝的他都快吐了。

不过也不好辜负妹妹们的一片苦心,也只能含泪吃下。

过了两天,就到了最后一场考试,这是最重要的一场:策论!

策论者,建言献策也,考的是读书人对国家大事的见解。

策论需要连考两天,要在考场里过夜的,这可是一场硬仗!

不过这次苏逸再次分到了厕号。

苏逸……我有一句麻卖批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苏逸在心里唱起了苦情歌:“上天呐,难道你不知道我有多爱他…………”搞错了!搞错了!

实在找不出一首歌能代表他此时的心情。

于是唱起了小白菜“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七八岁儿,离了娘呀…………”

没事,最后一次了,厕号总要有人坐的,别人能坐,我也能坐。

做好心里建设,坐到位置上等待开考。

府试的第三场连考两天,考的是重中之重的策论,需要考生就国家大事建言献策。

策论总共三道题,每一道都有固定的字数要求,写多了不行,写少了也不行。

一道关于民族问题,一道关于边境贸易,一道关于水利建设。

还真的,都是国家大事。

看到策论题目,苏逸叹了口气,平民子弟和世家子弟的差别又体现出来了,这些题哪件事能是普通穷书生接触得到的事呢?

像普通的农家子弟,这辈子去的最远的地方可能就是俯试时的府城,日常了解最多的,也不过一亩三分地的事,对国家大事能知道什么?能够纸上谈兵地写一些古代事例,已经算博学的了。

世家子弟则不然,他们有名师教导,许多人父兄还做官,平日就对时政耳濡目染,又能了解朝廷动态甚至考官喜好。

那么考起试来,谁更能言之有物、更有优势,也就不言而喻。

科举看似公平,人人都能考,实则是最大的不公平,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谁能考,谁不能考,谁能考到哪里。

就拿师资来说,像苏思源那样做馆的先生是秀才,有一些贫穷的地方,坐馆先生甚至只是童生。

自己都只是童生,对经义的理解都有限,又怎么教出高明的学生?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