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边关送死,就让人无法理解了。

赵贞的思绪,东一下,西一下,跑得很远。

他看完苏大将军的劄子,知道他想保护崔人杰。

可是苏大将军还是在政治上太幼稚了,他越是袒护谁,对谁越不利。

文官和武将勾结,是朝廷大忌。

崔人杰被人弹劾,又是谋逆的大罪,苏大将军作为一员封疆大吏,这时候站出来替崔人杰鸣不平,其实很危险。

一个不小心,就会被人定为结党。

当然,圣人是了解他们二位的。

先帝临走前也曾叮嘱赵贞,苏武和崔人杰,可堪大用,值得信任。

圣人虽然心里明白,但表面功夫也得做。

他让大理寺派人去彻查此事。

为了偏袒崔人杰,他特意选了崔人杰的学生去查这件事。

朝中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圣人有意偏袒崔相。

没办法,谁叫人家是自小的师父呢。

师徒同父子,先帝事忙,圣人的教导都是崔人杰负责。

虽然崔人杰做得不大好,有一段时间把圣人弄丢了。

但不耽误圣人和后宫对他的信任。

尤其是圣人登基后,立刻封了崔人杰翰林学士知制诰。

几个月后直接封相。

从此他们君臣携手,打击世家,改革科举,除弊政,拔三冗,让朝政焕然一新。

但他们面对的守旧派,势力也十分强大。

比如太后身后站着的一些人,还有太皇太后娘家的人,要么是勋贵要么是皇室和世家,势力都十分强大。

他们总是不遗余力的打击崔相,打击改革派,甚至攻讦武将。

这几年,枢密使换了好几位,可以说,枢密使这个位置,就是个烫手山芋,谁做谁睡不着觉。

后来,枢密使他们都不放在眼里了,改宰相了。

枢密副使和副宰相,那都是跟走马灯似得,几乎每年都要换两次。

这对朝政的稳定和政策的连续性,是个很大的隐患。

庙堂之高都如此,下层的官僚系统更是危如累卵,文臣武将,每天都过的战战兢兢的。

崔相不甘心被他们操纵,提出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圣人有些犹豫。

他是天子,是要看大局的。

崔相提出的改革,权利要高度集中在相权手里。

这对皇权是个很大的弊端。

权利有唯一性,排他性,相权大了,君权势必要低落。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圣人虽然年轻,但他是先帝的嫡子,自有一种对权力的天赋在骨子里的。

他的直觉里,就反感崔相的这项革新。

后来崔相被人污蔑,后宫和圣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漠视。

他们觉得,崔相太能干了,功劳太大了,是该让他吃点苦头了。

政治斗争就是如此的残酷,幼稚的人做不了高官。

崔相浸淫官场数十年,他的理智上知道宦海沉浮,皆是虚妄。

但他还是感情用事了,还是觉得,圣人和后宫,对他有知遇之恩,他必须粉身碎骨以报。

政治斗争如此残酷,掺杂一点点的感情,心软的人,必然会受伤。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