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拳掌脚,都有一个威力最大的攻击距离。要是出招之初就被人架住,或是劲力使老了才打到人身上,这气力就没了,造成不了多大的伤害。

苏茵与纪丽的步法,就是在抢这个距离,而不是为了躲闪。她们不怕用身体去格挡对方的招式,但会避开自身的要害处。譬如颈、颚、胸腹与太阳穴等。

不过也不是所有招式都要硬挡,有时是挡拆,有时是顺势破坏其架势。简单地说,就算是吃下对方一记攻击,这一招也不会有多少力气造成伤害。

两人的招式也不限于大开大阖的打击,更不是只有小巧快速的近身短打。完全看两人之间的距离做决定。

一般人会以为动作愈小、破绽愈少。这个说法没错,但动作小也意味着力气不够大,打出来的伤害就不高。

即便传统武术中有所谓的寸劲发力技巧,这个技巧也是调动全身的力气,在短距离中打出最大的伤害。

换言之,想利用这样的技巧来连续攻击是很难的。因为这关系到肌肉与腰胯腿臂的全身运用,跟纯粹追求速度的快拳还是会有落差。

所以在距离远的时候,就不要怕使用架势较大的招式,使出更大的气力来打人。距离近的时候,就得使用快拳短打。使用大招只会暴露过多破绽,遭到对方反击。

但是这个远中近的距离,又可以利用步法来改变。这就非常考验人在瞬息间的判断力,该用什么招式、该怎么招架、要不要改变距离。

很明显的,这当中的变化是苏茵略胜一筹。她处处抢占先机,纪丽就只能被动招架,然后拼伤反击。

也就是说苏茵什么时候想赢都可以,但她却是收着力打,跟纪丽喂招。这已经有点实战教学的意思了,由此可见两人落差之大。

到了这个程度,秋玉姑多少也品出味来。两人看似使用拳掌脚,实际上拳是枪,掌是刀,脚是鞭,这一来一往全是兵器招式。只是他们没拿兵器,用身体替代而已。

所以这招架格挡的学问,可不仅仅只是避开要害而已。枪不撄锋,刀不碰刃,鞭不挨梢。除非真的逼不得已,否则这就是不能碰的三原则。

秋玉姑这时也想明白了,苏茵为什么不想和自己对练。因为她会的可不是一般的武艺,而是战场上搏杀的功夫。

光说这个以伤换伤的狠劲,普通习武者就会被吓住,再精妙的武功都不见得使得出来。

就算有人对自己也狠,敢于跟对方换招。可是苏茵却知道什么伤能硬吃,什么伤要挡。那只知逞凶斗狠的人,早晚会被斩落马下。

只是……这都什么时代了。就是军队中那些拼刺,打白刃战的高手,都不一定懂这些。全是靠一股悍勇,顶着枪林弹雨接近敌人,再一刀将敌人斩杀。

要是有子弹,那肯定先开枪!谁还拼刺刀啊。

秋玉姑能知道这些,是因为家中藏着一个当初太平军留下的老人,听说还是翼王的亲兵。小时候缠着他听过一些。

但自从老人家发现自己对武术有兴趣后,反而不愿讲了。让秋玉姑只能找些寻常武师学艺,大部分的拳脚功夫还是自己瞎琢磨出来的。

这是靠着道门先天功的底子好,才能闯出个名号来。而且秋玉姑也不是到处寻衅、踢馆的人,更不走镖或劫道。她混的是另外一个圈子,属于读书人和世家大户的圈子。

正是这种什么圈子都沾了一点边,但又没有深入其中,所以秋玉姑在她自己的圈子里混得是如鱼得水。

不过看懂了苏茵的根脚,秋玉姑还是不好评估这个小姑娘的本事有多高。纪丽的水平她打得过,苏茵却不好讲。

但更让秋玉姑想不明白的是,这两个小姑娘的一身本事,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莫非苏家也跟秋家一样,家里藏了太平军留下来的人?

比起秋老师的不解,其他孩子们则是看到目瞪口呆。

在这个没有电视机、没有角斗场的时代,一般人哪有机会看到这种拳拳到肉的交锋。就算家中有那种懂得三两招把式的习武者,他们对练也是以无伤为先决条件,哪有可能像这样真打。

电影倒是有,但这年头还是以西方世界的哑剧为主,再不然是传统戏台上的刀马旦技巧。这些动作热闹归热闹,却没有那种真正搏杀的刺激感。

而且苏茵跟纪丽的交手就如前述,并不全是近距离的小巧短打,也不是招式没使全就被截停,或是人已经躲到远远的那种情形。

有些招式在明眼人眼里,虽然是使老了,但在外行眼中却是完整的施展出来。尤其那些大开大阖的招式,由两个二八年华的少女使起来,有时如蝴蝶飞舞,有时如大鹏展翅,十分好看。

特别是这两个人还不是打几分钟就歇菜的那种。两人几乎是丝毫不停歇的,互相猛攻了将近半个小时。

当然,说是互相猛攻,也只是在外行人眼中的模样。在秋玉姑眼里,相当于是苏茵手把手地带着纪丽喂招。直到小姑娘满身大汗,四肢打颤。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