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在酆城时,国师一直未曾露面,此事属实。不过,随着雷成兵败,无明殿覆灭,孩儿见大局已定,倒也并未追问国师去向。倒是听聂玉琅说过,国师随后自会去无明殿处理重建事务。而常明一直留在酆城等候国师,并未随我返都。至于聂玉琅,酆城之后几乎没离开过孩儿身边,所以说他出现在无明殿,孩儿以为不太可能。”

“听见没,尚书令。太子的话,你可有质疑?”

“太子坦诚,句句属实。乐福毫无质疑。”

“好。既然如此,那太子说,聂玉琅没曾离开过他,却又怎么会出现在无明殿?”

“臣以为,这事背后定是另有隐情。”

乐福当然知道,在朝堂公开质疑国师,要冒极大风险。

虽然国师平日少与朝臣来往,唯一称得上知交的晋寿侯,这次在是否联赵伐晋的大政上也跟他意见相左。但皇帝对国师的信任和袒护,在朝中无人不知。

不过,乐福从不打没把握的仗。

此前专程往五凤楼拜访,在某些方面算是已跟晋寿侯达成共识。何况这次他更是通过乐庆了解到了太子的真实想法,否则也不敢贸然出手。

对聂玉琅,太子其实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信任。

对自己的孩子,乐福还是相当了解的。

乐庆是个纨绔子弟没错,但这孩子可不傻。

若非自小聪明,李授也不会将那小子选去太子身边读书,与太子朝夕相处,一起长大。

这次得知自己竟遭天厍军监视,乐福先是勃然大怒,但他很快便冷静下来。这样的举动,若非出自天子之意,那便是一场极其可怕的阴谋。

自己毕竟是当朝尚书令,三军统帅,何况还是太子岳父。

根据种种迹象,乐福很快将此事最终目标联系到了太子身上。

打狗还得看主人。

但人家若是真要敢打,那目标绝不会是狗,而应该是冲着狗主人去的。

乐福心里十分清楚,这件事首先必须搞清楚是否跟天子有关。只要此事并非出自李授之意,那他就什么也不用怕。

事不宜迟。

他当即制定应对措施,先就太子身边那位“红人”聂玉琅,与乐庆进行了十分严肃的交谈。乐庆当即拍着胸脯告诉他,太子根本不信任那个商人家的子弟。

太子跟聂玉琅看似亲密,实则全因国师之故。

乐庆说,太子有求于国师,包括联赵伐晋之策,也是在国师授意下,太子才同意的。乐庆还煞有介事地说,要不要跟赵国结盟,太子其实根本不在意。

去了趟邺城,令太子感受最深的,不过是人家那恢宏的宫殿和都市繁华。

乐庆这次还特地向老爹透露了一个秘密。

他言之凿凿地说,别看太子平日里表现得兢兢业业,锐意进取,实际上跟自己一样,有着更为现实的人生目标。

他心里真正追求的是尽兴享乐,而非开疆拓土。

“你是说,太子并不赞同对晋用兵?”乐福一时感到难以接受。

关于联赵伐晋,中常侍王光,散骑常侍王瑕可都是最为积极的支持者。

而他俩正是太子的人。

在朝中,这两人一向被视为太子嫡系。

乐庆也再次证实了这点。

“没错,他俩在朝中积极主战,确是受太子指使。不过,这也是为了获得国师相助,咱们太子哥哥不得不摆出的态度。唯有如此,方能获得国师信任嘛。”

什么?乐福再次被震惊。

以堂堂太子之尊,还要委屈自己去获得国师信任?

听到这些,乐福不仅火冒三丈,而且更有理由相信,太子对国师定有什么难言之隐。

这当然不行。

所以他必须站出来,哪怕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太子。

既然敢私下动用天厍军监视自己,那还有什么事是那春藏法师不敢干的?

你既无情,就别怪我不义。

乐福心里一番思绪起伏,再次开始盘算着天子对此到底持何立场。

话说到这份上,皇帝应该明白了自己的想法和态度。

除非他知道国师背地里到底在干什么,否则听了这些话,定会有所警觉。

乐福抬头瞄了瞄龙榻上的天子。

李授目光漠然,依然看不出到底在想些什么。

乐福心里暗自一声喟叹——

唉,当真是君心似海,龙颜难测。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