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在所有人的期待中开始了。
然后便是事情一件一件的走过场。
其一为万岁登临大位,年龄合适,为国家计,要选秀了。以礼部奏请,朱由校同意,今日便会发旨意全国有司征集适龄女子。
其二则是先前赈抚淮北的事情,因为是皇上特旨,两位阁老督办,效率出奇的高,难民们已经安置的差不多了,甚至破天荒还余了剩下十三万两银子,朱由校也不要了,直接入户部太仓银库。
其三便是再度否了工部修缮三大殿的提议,因为工部没钱,要问内帑来出这笔钱。
其四便是同意了以恭仁康定景皇帝旧陵墓作为光庙陵墓,但拒绝了工部修葺所请。
……
事情一件一件宣读过场,朝官们都忍着,期待着,直到常例喊话有无奏题本上奏时,所有人都几乎望向了周应秋。
周应秋顿时感觉到了如芒在刺。
他硬着头皮眼观鼻,鼻观心,直到宣布退朝也都一言不发。
主要是他也不知道自己要不要站出来说话,他没有接到任何指示,便是朝中局势都这么莫名其妙他更不敢轻率发言,生怕导向不可控的后果上。
刘一燝、韩爌见到周应秋到退朝都未发一言,尽管神色平静,心中却松了口气。
于是朝会又在所有人的失望中结束,预想之中的争端因为周应秋的缄默并没有发生。
朝散后,周应秋再度被几个官员堵住询问。
问题是这奏疏根本不是他的意思,是以周应秋有些疲于应对,只应和几句,便匆匆离去。
只是和上朝前的沮丧相比,周应秋此时心情是轻松多了。
……
……
而另一边,最为关心舆论的朱由校也通过刘侨的多方打探,约莫解开了关于周应秋弹劾变少的原因。
但是现在的他却顾不上推进此事了。
因为事赶事,有些事已经拖不了。
“让他们先在文华殿等朕吧。”
刚回到乾清宫的朱由校便听闻太监通报,有两拨人请求觐见。
一拨为内阁的两位大学士及李若珪、杨涟等,其中不少是顾命大臣,扶他上位的,看着就有种亲属团即视感,朱由校多少有点预感对方的目的。
另一拨则为掌户部尚书李汝华、掌兵部尚书黄嘉善、掌工部尚书王佐。
三个尚书联袂而来觐见,是因为他们从朱由校即位后就上疏,上了不下二十道。
而朱由校始终拖着。
原因也很简单,这三位全是来要钱的。
眼下对方联袂而来,也让朱由校知道拖不下去了,事情总要解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