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庙的早饭十分简单,酥油茶配糌粑,闻起来奶香浓郁,但张扶灵不喜欢吃奶制品,所以她只是端着那个木碗,举起来又放下,试图说服自己尝试一下当地特色。

毕竟四舍五入,这也算是张起灵老家了。

这种感觉是很奇怪的,你认识了一个人很久,然后突然有一天,顺着他的来路回顾他的过去,见到他生活轨迹中的其他人,那种时间和地域带来的奇怪的感动和震撼,会让你不敢轻举妄动。

最终在这种奇怪感情的束缚之下,张扶灵皱着鼻子,像喝药一样,把一整碗酥油茶硬灌了进去,然后她就安静地坐着,等张起灵来找她。

昨天下午,张起灵告诉她,这座庙明面上是修行圣地,但实际上是张家的一个产业,用于收集和记录西部地区信息的其中一个暗哨,不过庙里大多数喇嘛都并不知情。

张家当年在这里设立了一个职位,就像张起灵是族长名一样,负责在这座庙里记录并等待张家人的喇嘛的称谓也被一代代传下来,被称为德仁。

他们从接任这个职务之后就一直守在喇嘛庙里,等待张家人的到来,然后在合适的时候收下唯一的徒弟,在他死后接任德仁的称谓。

这种模式张家运行了很久,几乎国内所有地区都有他们设立的暗哨,这些人算是张家的外家人,身上并没有张家人的血统,只是普通人。

所以当上一任德仁喇嘛突然暴毙在档案室,并且他还没有收下弟子,德仁这个称谓就中断了。

他们昨天去见的那名喇嘛,几十年前曾经与张起灵有过一面之缘,机缘巧合之下了解了一些内幕,算是张起灵的故人,帮助他整理收集档案,但由于各种原因,对方并没有继承德仁的称谓。

张扶灵就说,那也是当然的,毕竟接受了张家人给的名号,就得给张家卖一辈子的命,这玩意儿就和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似的,又没有什么实际好处,是个正常人都知道这买卖不划算。

张起灵听完这个抱怨之后沉默了很久,告诉她,庙里的所有香火收入都归德仁所有。

张扶灵不屑,这么一个雪山里的喇嘛庙,一年能有多少钱。

张起灵当时没有回答,后来张扶灵从张海客那里听到具体金额后,恨不得自己留下当德仁,第二年张海客就成为了这里的德仁。

总而言之,张起灵翻看了这几年里这位大喇嘛收集记录的这里的异常,其中有一条让他十分在意。

几十年前,他追着董灿的脚步来到这里,查到了一个特别的混血族群,康巴洛。

特别是由于这些人并没有明显的混血特征,也没有言灵能力,但是却奇迹般的拥有精神抗性,在他们祭祀的庙宇入口处的湖里有一大片串联起来的六角铜铃。

中间经历了一些事情,张起灵和对方达成了协议,每年由康巴洛人收集这里一些奇怪灵异的信息送到大喇嘛这里,然后再由大喇嘛编撰成册,他每十年来处理一次。

约定十年,是因为十年差不多是他在国内跑完一次的时间。

张家现在没有其他人能帮忙,他就只能自己全国奔波处理这些事。

张扶灵听到这里,暗叹,这究竟是什么天选打工人、无敌卷王,自己一个人干了几百人的活,除了一个挂名的CEO职务,手下愣是一个人没有。

这个约定只履行了一次,之后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张起灵没能如约来处理,康巴洛人就自行处理了那些灵异事件,算是还张起灵人情,也是为了自己生存环境的稳定。

但是到去年,康巴洛人却突然失联了,他们没有送消息出来。

由于前往康巴洛的路十分危险,一直以来他们的通讯都是单方面的,所以大喇嘛只能把这件事记录在档案里,等张起灵前来。

张扶灵就问张起灵那他们的行程路线是不是要变一下。

当然她只是出于道德礼貌等多方面原因问一下,实际上她心里也清楚,失联一年,那他们早几天或者迟几天去恐怕都意义不大了。

张起灵果然说不用。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