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本豪森和邓子龙在刻赤这里已经待了快一年了,北面就是莫斯科大公国,这边的君主是伊凡四世,可能这么说大家没感觉,说他另一个名字估计都会想起来,伊凡雷帝。
而且这时候还是伊凡雷帝的权力高峰,他到处屠杀不愿意接受他中央集权统治的贵族。
现在说说邓子龙他们这群骑士团的人为什么待在这里一年不思进取,主要还是在整个克里米亚半岛上除了刻赤这一个小地方还有塞瓦斯托波尔外其他全是克里米亚汗国的地盘,而这个克里米亚汗国还是奥斯曼的属国,你说怎么进取。
但机会还是时刻照顾着他们,在波罗的海沿岸有个地方叫立窝尼亚(今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大部地区)位于芬兰湾南岸,是波罗的海东岸地区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重要。自古以来居住着爱沙人、拉脱维亚人、立窝人、库尔人等波罗的海诸部落。
1237年,德意志封建主在这里建立了持剑骑士团,又称立窝尼亚骑士团。
16世纪,立窝尼亚出现几个主教区和若干独立城市,各派政治势力据城堡自立,国内四分五裂,成为邻国觊觎对象。
1552、1556年伊凡四世先后征服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俄罗斯统一国家形成。
在1503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和利沃尼亚骑士团签订了为期50年的和约,伊凡四世以延长条约期限为由向利沃尼亚骑士团提出了丧心病狂的要求:在俄国和波兰立陶宛发生战争时,骑士团必须保持中立,并让俄军借道通过,骑士团还必须在3年之内付清过去50年应向俄国缴纳的赔款。骑士团的回应是与立陶宛缔结了军事同盟。(1557年)于是,伊凡四世便于1558年初,向骑士团索要4万塔勒的赔款,但是骑士团一时哪能凑得齐这么多钱?于是,伊凡四世便以背约为由将俄军开进了利沃尼亚。
俄军于1558年1月开始进攻立窝尼亚骑士团,同年就占领了纳尔瓦和杰尔普特(今塔尔图),利沃尼亚东部几乎全部沦陷,俄军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利沃尼亚人眼见自己马上就要玩完,纷纷寻求外国庇护,1559年骑士团和里加大主教接受波兰国王兼立陶宛大公西格蒙特二世·奥古斯都的保护,厄塞尔主教接受了丹麦国王的保护。这时俄国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歧,部分贵族主张南侵克里米亚汗国,俄军这才暂缓了对利沃尼亚的进攻,甚至还一度议和。但很快,风云突变,主张南进的大贵族阿达舍夫被沙皇给软禁了,俄军马上发动了新的进攻。
1560年,俄军占领马林堡和费林等地。
1561年,骑士团瓦解,波兰、立陶宛、丹麦、瑞典这时也想插手利沃尼亚以分得一杯羹。立窝尼亚本土被立陶宛占领,库尔兰归属波兰,瑞典乘机占领爱沙尼亚北部及其主要港口列维尔,厄塞尔则归了丹麦。
本来俄国此次行动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但伊凡四世一心想要独吞整个利沃尼亚,于是,他于1562年打响了对立陶宛的战争。
1563年,伊凡四世亲率俄军攻占立陶宛所属罗斯古城波洛茨克。波兰国王兼立陶宛大公西吉斯蒙德二世(sigismundii)求和,被拒,双方只签订了一个临时的休战协定。
很快,硝烟再起,1564年俄军在乌拉河畔和奥尔沙两次战役中相继战败,因俄国发生内讧,总指挥库尔布斯基叛归立陶宛。同年秋,克里米亚汗国洗劫了俄国南部,俄军被迫两线作战,日益疲惫。在这时,被战事搞得心力憔悴的伊凡四世建立了“特辖制”用以对付一切可能有叛乱潜力的大贵族。
然而,虽然加强集权暂时还可以使沙皇集中力量对抗他国内外的敌人,但是,国际局势正在不断恶化。。
1569年,波兰和立陶宛合并,组成统一的波兰-立陶宛王国(史称“卢布林联合”),原本与丹麦作战的瑞典此时也抽出手来,于1570年发动了对俄战争,争夺利沃尼亚的反俄力量顿时大增。与此同时,在南线,奥斯曼帝国于1569年将军队开进了伏尔加河流域,打算推翻俄国在喀山和阿斯特拉罕的统治,恢复穆斯林政权,土耳其和克里米亚的军队甚至还一度打到过莫斯科,并焚烧了外城(1571年)。为了应对这些,伊凡四世把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了丹麦国王的兄弟马格努斯,还让他成为了立沃尼亚俄占区的国王,沙皇打算以此拉拢丹麦,牵制住瑞典。
1571年,俄波两国签订停战协定。1572年西格蒙特二世病故,波兰暂时退出战争,稳定住了南线战局的俄国趁机开始收拾这群鞑靼人
克里米亚汗国的军队主要由骑兵组成,按照古老的蒙古传统万户千户百户十户编排。汗国的军队百分60是轻骑兵,百分之40是重骑兵。当然,汗国还能够从乌拉尔以东的中亚部落召集援手。除此之外,15世纪末克里米亚汗国臣服于奥斯曼帝国获得了火枪以及大炮。
克里米亚人在南俄草原上穿行无阻,一路北上攻入了莫斯科。伊凡雷帝抛弃了他的首都和臣民,在射击军的拼死保护下逃出了鞑靼人的魔爪。莫斯科变成了鞑靼人的乐园,瑰丽的宫殿尽数被毁,生灵涂炭白骨皑皑。鞑靼人临走前给莫斯科放了把火,还带走了10多万俘虏(焚烧莫斯科)。
可鞑靼人尚不满足,他们1572年又再次进攻了俄罗斯
克里米亚汗国这次兵力号称6万人。可损失惨重的俄罗斯只能召集到25000的军队,必定少于克里米亚军。
战役的发生地点莫洛季在奥卡河附近。人数少于鞑靼人的俄罗斯军利用战车设置了车营,并在车营的周遭挖掘了壕沟,壕沟下面插满了锋利的尖桩。俄国步兵装备了火绳枪和长斧以及长枪,营地里还有为数不少的火炮。
浩浩荡荡的鞑靼人在俄罗斯人驻扎好阵地后,才来到了奥卡河河岸。他们在奥斯曼火枪手和火炮的支援下,顶着俄军阵地的火力强渡了奥卡河。
战役在7月30日打响。鞑靼人首先发动攻击。在数轮炮击过后,成千上万的鞑靼弓骑兵朝俄军阵地蜂拥而去。鞑靼人的战号响彻大地,从天而降的箭雨把俄军战车钉成了一只只“大刺猬”,一些阵地里的倒霉蛋也被射中了。俄军指挥官毫不畏惧,他沉着地等待鞑靼人靠近了壕沟才命令还击。
首先是一阵刺眼的白光,紧接着是伴随着烟雾的雷鸣声。俄国人的大炮射击了,致命的霰弹把最前面的鞑靼轻骑兵连人带马地统统打倒在地。然后,俄军步兵的火绳枪也开火了,给鞑靼人带来更大的伤亡。在暴风骤雨般地枪弹面前,鞑靼轻骑兵不得不败下阵来。
一支鞑靼骑兵退了下去,又一支新的鞑靼骑兵又冲向俄国人的阵地奔向死亡,仿佛乐此不疲。
战斗反复如此持续到8月8日,双方都已经筋疲力尽了。鞑靼人的伤亡虽大但胜在人多势众,可对面营地里俄国人的弹药快消耗殆尽了,弹药耗尽的那一天就是俄国人末日。
就在这时,鞑靼人的援军来了,确切说是克里米亚汗国杰夫列特大汗愿意用克里米亚半岛换奥斯曼帝国出兵帮助他们对付俄国人,但奥斯曼帝国这边正在和波兰人开战无暇顾及那边于是把这个事情外包给了约翰长老骑士团了。
一支俄军瞒过了鞑靼斥候,绕过层层警戒线,渗透进了克里米亚大军的后面。连日激战的鞑靼人毫无防备,被偷袭的俄国人打了个措手不及。就在这时候2支各几千人的队伍从远处杀过来,关键对付一边冲击一边放火枪。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