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张舸还要争辩,见众将冷眼旁观,只得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宴席散去,张舸与高天寝于一帐,劝他借机逃跑。
高天无奈道:“我当然可以一走了之,唯恐高氏族人皆受牵连,既来之则安之吧。”
张舸深知高天为人,只是一劝,并不坚持。
次日,高天随军到达寿春城东。
大道两旁高处木屋草舍鳞次栉比,百姓熙熙攘攘,各行其是。他们原住城中,陈军攻破外城后,被迫迁出,安置在周边郡县。有些百姓安土重迁,不肯离开,便在此暂住。陈军用其民力,给其衣食,倒也各得其便。
此番围城大军计有五万数,其中城内屯兵一万五千人,将二城一营团团围住,其余大军则驻扎在城外。吴明彻将西、南、北三处城门拆除,并在门外各挖了一条四丈宽两丈深的壕沟,其下遍插铁刺。如此即便齐军突破城内防线,也难以冲出外城。
他还在每条壕沟外架设巨型吊桥,面宽两丈,可容三马并行驱驰,并以一千步兵守卫。如若陈军进城,则放下吊桥过路。这般排兵布阵下,吴明彻将陈军主力三万余人集中驻于东门外开阔高地。
高天与张舸绕城骑行,对吴明彻用兵之道啧啧称赞,尤其望见北门外驻军也多了数百人,愈加感慨大都督思虑周详,因为北门是齐军突围的首选之处。
二人纵马至壕沟旁,见沟底下仍有不少被征调的百姓在挖沟挑土,似乎此处壕沟比其它两处更宽更深。
城楼上也有陈军驻防,面容依稀可辨,可以看出他们慵懒惬意的情态。这也难怪,他们毕竟处于围城大军的后方。
二人看罢,从东门进城。大道两侧交错放置拒马,防止齐军突进。沿途屋舍已无百姓居住,只能充做陈军士兵的营房。被征调做工的寿春百姓来来往往。他们有些家在城中,此时也不得不移居城外的营帐,与军营毗邻而居。
二人纵马至道路尽头,正是陈军围困齐军的壁垒,再过百步则是扶风王可朱浑孝裕于金城和相国城之间设置的军营,前后有壕沟隔断。
此沟系齐军城下结营时仓促挖就,本身防御不强,却属于城楼上弓手的射程范围,因而有效阻断了陈军的冲锋。
遛了一圈后,二人发现齐军防御并不糟糕。张舸便问高天:“高公子,你若是王琳,会如何突围?”
高天不假思索道:“我不突围,只会坚守待援。”
张舸反问:“若援兵不至呢?”
高天拱手道:“请将军赐教。”
张舸笑道:“不敢。我也是一时兴起,故有此一问。王琳为当世名将,绝不会坐以待毙。”
高天道:“话虽如此,陈军围得如此严密,只怕王琳连城外情形都不知道,何谈突围?”
“有道理。”张舸沉吟道,“如果他派出的斥候查清了我军布防,便能想出对策,我以为不过两字——奇、快。”
高天见他兴致已生,便顺势问道:“何谓奇,何谓快?”
张舸道:“出其不意,风雷激进。”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