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

刘仁很忙,他的主业是军师,副业是发明创作。

除非必要,大部分时候刘仁都把自己关在大院里搞科研。

在各方面条件有限的时下,刘仁一再精简,采取最古老最原始的手段提炼出各种所需物资。

置身于这样的时代,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专心搞发明,不用纠结人际关系,也不用头疼冠名问题。

当然,这得益于刘仁给自己的政治定位——吏!

威胁不到别人。

也不需要和别人有利益的往来,更加独立。

而且时下奇技淫巧,是为人所不齿的,君子根本不会花心思去搞科研。

你要是在后代,你发明了好东西,冠名十有八九不是你的,什么都是别人的,顶多给你一笔钱,你就闭嘴。

战斗结束后,门前的潮水退去,刘仁立刻派人秘密去黑龙潭,将石油一桶一桶的带回来。

石油是个好东西,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就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利用。

多数人以为,石油只能提炼汽油。

实际石油可以提炼出来的东西,很多。

而且每一种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东西,都是宝贝疙瘩。

石油和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嘴里百嚼不烂的口香糖、凉爽丝滑的T恤衫……

有人统计过,人的一生要‘吃’掉551千克石油。

当然不是直接吃。

实际刘仁认为,人类一辈子吃掉的石油,远比统计的要多的多。

在石油出现以前,下几千年,一直到1980年,尿素进入国内并普及之前。

国内的粮食产量,年景好的时候,也就二百三五十斤左右。

年景不好的时候,二百斤都没有,长期一百七八十斤下。

后来尿素进入中国,国内粮食产量几千年来,第一次跨越了二百斤的阶段,正式进入亩产五百斤的阶段。

也因此,80后被称之为吃尿素长大的一代。

十九世纪,烃类溶剂和石油产品开始被用于农药。

没有石油,也就没有农药,杂草,虫子全靠人力,间草,除虫。

要不叫耕耘呢!

耘就是一种耙子,农民在夏季拿着这么一个工具,把禾的虫子耘下来,使其掉在水中淹死。

这种原始的方式既费力又低效,隔三差五就要去耘田。

没有石油,伺候一亩田老费劲了,而且产量还不高。

有了石油就有了农药,有了农药不仅效率高,产量也能提高很多。

不会被虫子和鸟吃掉粮食。

过去可能一个青壮力累死累活只能伺候六七亩田,有了农药,一个青壮力轻轻松松就能伺候二十亩田。

这个就叫效力。

刘仁闭关多日,为的就是攻克农药跟合成化肥。

农药简单,刘仁随手就能配出来。

难度最大的就是合成化肥。

这东西比尿素强。

即使在没有杂交水稻的当下,只要合成化肥研制出来,刘仁有信心将产量提高到一千斤以。

杂交水稻培育不是刘仁的专业,而且培育那个费时费力,还是留待后人去研究吧!

化肥如果能研制出来,亩产提升到千斤,足以改变华夏历史。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

有史以来,农民起义的爆发,最根本原因没得吃。

换句话说,只要解决‘吃’的问题,就能保证朝代经久不衰。

万岁不再是空话。

土地兼并的问题抛开不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