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高适和李白的情谊,天下皆知,高适反而不能出手相救,否则一顶徇私包庇的罪名压下来,谁都顶不住。

朝堂之上,如履薄冰,一步之错,万丈深渊。

李白啊,纵使到了如今,他在政治上的见解,却甚至还不如一个弱冠少年!

不过,高适虽然没有出手,但当日和李白有过一面之缘的郭子仪,却没有高适这般顾虑,上书求情。

这是除高适外,另一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

于是李白免死,流放夜郎。

在程公公的讲述之中,可以得知,如今大唐有两支精兵,一支在高适麾下,另一支正是在郭子仪的麾下。

吐蕃围攻长安城三月,高适始终按兵不动。

于是有朝野传闻,当初正是在救李白一事上,高适和郭子仪产生了矛盾分歧,心生芥蒂,因此高适才延误战机,实为报复郭子仪。

至此,程公公持节而来的目的终于揭晓。

正是要借询问李白的契机,查明此事。

就在此时,有士兵传来急报,吐蕃大军已经出城,大军压上,距离泸水关不足一个半时辰的路程。

而高适也在此时站起身来,一把扯下他缠在脖颈上的布巾。

原来他竟是诈伤!

而高适的下一句话,霸气侧漏,直接让整个观影厅内压抑的气氛为之一振。

“我们要去拿回云山城!”

啊?

云山城不是你主动放弃的吗?

而且不是说这鬼地方和石堡城一样,易守难攻吗?

再退一万步说,现在是人家吐蕃大军占据兵力上的优势,还朝着你所在的泸水关进攻呢。

凭啥拿回云山城?

所有人百思不得其解。

唯有早就察觉到“虚实之道”的安卉,在座位上显得若有所思。

至此,《长安三万里》的主线剧情,正式被推向了高潮。

他披盔戴甲,手执长枪,率领大军,从一条无人知晓的小道,绕行而过,去往云山城。

至此,高适的战略意图,也终于展露在了程公公的面前。

高适守云山城的处境,和当年哥舒翰守潼关一样,出或者守,都是死路一条。

出城迎战,就会中敌军的埋伏,葬送麾下精锐唐军。

而据城死守,又会因为无法解长安城之围,在政治上处于绝对的下风,面临着来自朝廷的压力。

于是高适选择了第三条路,不攻,也不守,反而是退后一步,主动让出云山城。

这是以退为进的好棋。

至此吐蕃大军如果要继续进攻,就必然要深入云山城和泸水关之间的峡谷地带。

此时高适只需要率领精兵一支,绕道返回云山城,就可切断敌军的后路,反手利用云山城易守难攻的地形优势,把七万吐蕃大军死死困在此路。

如此一来,那支围困长安的吐蕃军,就不得不前来解救被困的军队。

长安城之危,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