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厌倦了写无休止的应制诗词,也厌烦了终日写些歌功颂德的文章。
他的梦想是治国安天下,是成为名垂千古的辅弼之臣,而非那个让他自己都刻意去回避的两个字——
佞臣!
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在这种心有不甘下,李白的老毛病又犯了。
他开始终日买醉。
但喝酒误事这句话,从古至今都适用。
有一次玄宗皇帝和杨贵妃泛舟白莲池,召李白前来作序。
恰好李白这时候已经喝到不省人事了,是皇帝身边的太监高力士扶着登船。
打工人往往就是这般无奈,一次在大领导面前出了洋相,可能你在公司里的晋升通道,就此关闭了。
李白从这一天往后,就很少接到让他写诗作赋的奉诏,曾经破格给予他使用的许多优渥待遇,也被一一收回。
特别是在贺知章告老还乡,离开权力中枢后,李白更是没了这座宫中的大靠山,彻底沦为边缘人物。
要知道,贺知章可能是宫城内最欣赏李白的人了,他和李白称得上是格外地意气相投。
比如,两人在诗词一道上,都是才华出众的人物,贺知章凭借一首《咏柳》,名动天下,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除此之外,他们还都同好饮酒,杜甫曾写作一首《饮中八仙歌》,将当时公认的八个最爱喝酒且名气最大的人物,罗列在一起。
其中,说贺知章是【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说李白是【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嗯,李白不受玄宗皇帝待见的原因,或许在这首诗里就已经揭晓。
玄宗皇帝估计心里想,这世上竟然还有比我更狂的人?
贺知章的离去,对李白而言,不仅是意味着宫中少了一座靠山,更是少了一位好朋友,一位难得的知心人。
宫廷里,放眼望去,魑魅魍魉,一个个都醉心于权利的旋涡,仿佛人人都戴着面具,说真话的寥寥无几。
于是李白也生出了去意,他上书玄宗皇帝,请求还山,早就看他厌烦了的皇帝,自然是痛快批准。
即日恩准,赐金遣还。
虽然是自己提的离职,但眼看领导眼睛都不多眨一眼,就爽快批准,李白心里还是感到了阵阵失落。
李白脱下了翰林锦袍,重新穿回了那套他熟悉的布衣葛服,缓缓走出了长安城。
五月,四十四岁的李白和三十三岁的杜甫初次见面,两人都处于失意的时刻,李白被遣金归还,而杜甫则是科举落第。
这次会面也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话,诗仙与诗圣的交汇,在星空之下,显得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后来,在梁园高适也加入到队伍之中。
三人后来还拜访了李邕,没错,就是那个曾经被李白写在诗名上痛骂的李邕。
不过,那时的李白,年少轻狂,自诩大鹏,有凌云之志,对世间万物都不屑一顾。
而此时的李白,对当初的那些许芥蒂,却早已释怀。
甚至,后来李邕含冤而死,李白还写诗替他鸣不平——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苍滢。
时间啊,它真是一味奇药,能让年少时的仇恨淡化,能让过去的死结解开。
或许,这就是人要向前走的意义吧?
后来,李白和杜甫分别,互相赠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