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就是方便身后的马匹,错开左右前后的其他马儿,跟随主人行进。

这里是牧马场地,自然有现成的,套马杆和专用赶马鞭。

轰隆隆、轰隆隆,三千匹战马,像绿灯亮起后的汽车,开始加速行进。

小衙内一马当先,打着呼哨给马群带路。其他榆林战兵,分散在马群四周,把马鞭甩出了光速。

被吵醒的巴都礼,弄清楚情况后,指挥手下人,慌慌张张的穿上甲胄,跳上演武厅里,随时准备战斗的战备用马。

几乎同一时间,卢龙县城头的铜锣声,响成一大片。

不愧是野猪皮调教出来的百战精兵,不到十分钟,两千满蒙骑兵,风驰电掣般冲出大西门。

青龙河与教场河,在那里汇合并流,还有一条石砌长桥。

(注:小说依据真实明代地图描写,章节末尾有附图)

“轰!轰!轰!”

蘑菇云一样的黑烟,从桥梁几个不同位置,次第腾空而起。

这是连续几个晚上,混编明军派遣人员,摸黑游向桥梁。再借着蛙鸣虫叫,用铁钎子一点点的锤松,桥梁关键承重部位的石块。

刚才那二十个,伪装成贱奴红甲兵的明军,轻声呼唤出潜伏战友后,又假装到石桥下方饮马。

他们趁机把战马背负的火药包,替换掉已经松动的石块。

这是小衙内战前,严格按照石块尺寸大小,仿照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捆扎炸药包的方法,精工细作而成。

没有关键承重石块的桥梁,本来就已经岌岌可危。现在终于被九个,提前引燃的,几十斤重的炸药包,彻底爆炸摧毁了。

临时担任,大明御马监“弼马温”的方正化,与勇卫营三剑客一道,带着五百骑兵,人衔枚马勒口,隐蔽在一条,已经枯水的季节性河道里。

为了确保行动成功,他们凌晨天亮前,就潜伏在这里了。人和战马都被蚊虫叮咬惨了,忍耐性已经到了极限。

“两百丈……一百五十丈……一百丈,点燃火绳,冲啊!”

可恶的盗马贼,要兼顾驱赶马匹,并不是一溜烟逃跑。巴都礼有信心追上他们,抢回战马,否则自己会被暴怒的贝勒爷,吊在大树上,风干成人肉干。

“不好,有埋伏!”

马速提到最快,想减速转弯已经来不及了。

离巴都礼还有三十多米,弼马温一行人的双管震叠铳,就对着贱奴马头、马脖子开火了。

热带地区的阿拉伯马,除了马尾巴和脖颈上的鬃毛,体表上的毛发并不明显。

东北亚的马匹,都是寒区马,体表一般都有像男人小平头一样,几厘米长的短毛发。

为防止战马中暑,巴都礼没有给战马披戴,明军重骑兵的半身马铠。

在砰、砰、砰的连续铳声里,可怜的战马,都向一侧,痛苦的倾斜倒地。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