嚣张的红歹是,故意让被掳掠的大明女子,打扮的漂漂亮亮,披上抢来的绫罗绸缎,坐在马车上,刺激远处观察的明军。
他还让人书写“感谢送别,来日方长”等标语,贴在沿途的树木上。
这种故弄玄虚的举动,让尾随的祖大寿和马世龙,更不敢轻举妄动。
指挥他俩行动的孙承宗大人,确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却没有诸葛亮的奇谋妙计,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敌人跑掉。
早上第一缕阳光,照射在燕山山巅之上。特遣队开始分头行动。
看着千里镜里,在宿营地两侧山脊的满蒙联军,或躺或靠一脸疲态,很多还在拉肚子。
小衙内把蘸有唾沫的手指,举向空中,感受中国北方春季,最常见的呼呼北风。
手臂放下,十二枚红磷燃烧弹,被投石棍从河谷,抛向前方的两侧山腰。
地表的落叶枯枝,最先被引燃。有大树遮挡阳光,还没发芽的灌木,陆续开始燃烧。
干燥粗糙的树皮,在高温的炙烤下,冒出丝丝缕缕的火苗,从中下部位,逐步向树梢蔓延。
刚刚发芽的细枝,里面不多的水份,被快速烤干并燃烧。在北风的吹拂下,纵横交错的它们,相互引燃形成火海。
北方气候干燥,前天晚上下的春雨,经过一天的曝晒,早就变成水蒸气飘走了,根本阻碍不了火势蔓延。
洪水与大火,一高一矮互不影响。
燕山原始植被,有大量的针叶油松林,是很好的天然助燃物。
滋滋冒油的松脂,持续烧灼着粗大树干。尤其是当地最高的树种——樟子松,可以长到三四十米高,约等于现代的十几层高楼。
它一旦燃烧起来,就像无比巨大的火把,又把燕山常见的槲栎、栓皮栎、白桦、风桦等高大树木点燃。
有地表的落叶枯枝、低矮的灌木、高大的落叶阔叶林、富含油脂的针叶油松林,火苗终于演变成漫天大火。
火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高处氧气充足,又受北方吹拂,“上山火”快速朝山脊蔓延,且火势凶猛,难以扑救。
下山火受山谷气流的抑制,属于逆风火,蔓延速度相对缓慢一些。
趁这个时间空档,纵火犯们已经骑马躲到,东西走向的滦河北岸。
安全无虞的小衙内,大口朵颐着,辽东歌妓烹饪好的野炊式早餐。
“小爷,贱奴鞑子被烧的四散奔逃,有一些往大安口关跑去了。”
“报告,贱奴鞑子的罗圈腿,跑不过迅捷的山火,被烧死不少。”
尤三贺四等人,拿着千里镜,七嘴八舌的汇报情况。
“小爷,王世钦、王世国两位将军,带领的燕山步兵营,与山西兵一起,已经从远处,基本包围贱奴所在区域了。”
望山跑死马,半夜就开始出发,结果天都大亮了,才勉强合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