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短短四句诗,就写出了每年清明时节梅雨纷纷的天气状况,以至于后来每年清明时节,天空中下起小雨时,人们的心中都会浮现出这四句诗。

距离京城不远处,有着一家看起来规模很大但却是有些陈旧的客栈,在这清明梅雨时节虽然还在开门营业,但是客栈门口却是一个客人都没有。

客栈的大门上挂着一块破破烂烂的木质的招牌,上面用着歪歪扭扭的字体写着“遇仙客栈”几个大字。

字体的扭曲程度,是让人第一眼看完都没有再看第二眼的欲望,就连曾经在这个客栈干活的店员们虽然嘴上说着掌柜的英明神武,但是对这个字实在是不敢恭维。

据说这幅牌匾本来是找了京城里有名的书法大师来店里题字的,好讨个开门红。

结果在题字的前一天,因为新店开业,掌柜的喝了个酩酊大醉,然后第二天早上醒来后,跟店员们嚷嚷着说自己晚上在店里遇到神仙了。

当时大家都以为是因为他喝多了,所以在睡梦中出现了幻觉。

但是掌柜的坚持说自己当时一定是醒着的,而是当时大脑十分清醒,看到的一定是神仙亲自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找自己要了一杯酒后,当着自己的面就凭空消失了。

虽然当时大多数人也是有点封建迷信的思想的,但是掌柜的描述的实在是太过于离奇了,再加上他大早上醒来,满身的酒味,大家都觉得他说的话不怎么可信。

不过掌柜的已经不在乎大家相不相信了,他找人去通知城里的那位书法大家不用来了,事先给的定金也不用退了,然后自己拿着笔墨,把原先定好的“山水客栈”的名字给改了,换成了这个看起来怎么都不押韵的“遇仙客栈”。

名字不押韵也就算了,就是因为掌柜的字写的实在是不敢恭维,所以才会找城里的书法大家来题字。

现在好了,人也不找了,自己亲自上,字写成了这个样子,后来店员们一度怀疑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差,就是因为这个歪歪扭扭的招牌让客人们完全没有进来的欲望。

以至于有那么一段时间,店员们私下里谋划着要趁着掌柜的出远门偷偷的把那块招牌给扔出去。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掌柜的似乎是早有预谋,出远门期间还专门雇人过来看着自己的那块招牌,防止有人趁他不在对他的招牌做什么不轨之事。

此时的客栈里,只有三个人,一本正经坐在案台后面打瞌睡的掌柜的,翘着二郎腿的店小二靠在桌子上,皱着眉头看着坐在窗边的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

老人看着大概得有六七十岁的样子,已经算是高龄了,所以看起来精神也不太好,有些萎靡的靠在窗边,浑浊的双眼看着外面的纷纷细雨。

老人是这一片的流浪汉,据说是老来得子,四十多岁的时候才生的孩子,两个儿子。

妻子在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却因为难产,大出血,虽然保住了孩子,但是妻子却没保住。

不过好在还有两个儿子,也算是给他们家的香火续上了,虽然失去妻子十分悲痛,但是不停地拉扯着两个儿子,看着他们一点点的长大,也算是给老人的生活又带来了不一样的意义。

可就在好不容易把两个儿子都拉扯到成年以后,却因为天下的时局变动,辽兵和清军的入侵,朝廷开始大规模的征兵入伍,甚至一直征到了各乡各县中。

老人的两个儿子因为年龄到了,哪怕是老人极其不愿意,但也被强行拉入了军队中。

两个儿子被迫从军后,老人就成天在村口盼着他们俩回家,日复一日。

就这么盼了五六年后,儿子平安归来的消息没等到,等到的却是同村人带回来的两个儿子全部都战死的消息。

妻子早早地离开了自己,好不容易将两个儿子拉扯这么大,还没来得及娶妻生子就上了前线,还都是一起战死的,老人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了。

从那天以后,老人的神经就出现了问题,但也不是疯疯癫癫的,而是每天都坐在村口,看着远方的道路。

别人问他他就回答说是在等自己的儿子,如果有人告诉他他的儿子已经战死在了沙场,他就跟没听见一样,只是反反复复的说着要等儿子回家。

村民们也都能理解老人的心情和经历,但在这个时代中,每家每户都过得极其不容易,所以大家也做不了什么,只是偶尔路过村口的时候,给老人一点吃的,就这么苟延残喘浑浑噩噩的又过了十年之久。

今天早上老人没有像往常一样在村口等待着自己的儿子,而是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两捆黄纸,在路边烧着。

看来老人的脑子也没有完全的出问题,还是能够记得自己的儿子已经不在了。

兴许是老天爷也是有灵的,一直等到老人的黄纸烧完了才开始下雨,只是老人在烧完纸后又跟脑子失去思考能力了一般,呆呆地站在路边发着呆,没有一丝的动作。

后来客栈掌柜的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走出门把老人拉进了客栈,还吩咐店小二给老人泡了一壶茶暖暖身子。

店小二一直唉声叹气,其实之前客栈刚开业的时候,生意还算是相当不错的,虽然比不过城内的那几家大型的客栈,毕竟人家那都是在有着当官的做亲戚才能做那么大的。

遇仙客栈的掌柜的只是个毫无背景的普通人,而且客栈的位置还是开在城外,生意能做到这种规模已经很是不错了。

只是没过多久,战争就爆发了,本来以为朝廷能够很快的结束战争,却没想到因为当朝皇帝一个比一个昏庸,真正有才华的大臣将领得不到重用,反而是贪官污吏当道,导致国力和军事力量大幅度下降。

仅仅只是在战争的初期,就被辽军和清兵的夹击打的溃不成军,天下一片混乱,朝廷的军队节节败退,城池一座接一座的丢,很快就被打到了黄河以北,直逼京城。

好在到了前些年,崇祯帝上位后,比前几任皇上的能力要强的太多了,重用了袁崇焕等将领,开始了对辽和清的反攻。

虽然反攻的效果不甚明显,但是好歹是止住了颓势,没有再丢失城池,甚至还能够对外出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