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
战国时期,张仪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说,“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这比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称谓早了半个多世纪。这是因为关中从战国时期郑国渠修好以后,就成为了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
可能关中地区有龙脉保佑,姬云捣鼓了一次大炮降雨。引起连锁反应,雨水来回溜腿,竟然覆盖了整个关中地区
关中地区干旱缓解,蝗虫被连续的雨水拍在地上。捷报频传,百姓沿街起舞庆贺
朝廷内外一片欢庆,李世民朝堂之上宣布要大大的封赏姬云一番
道家跟着沾光了,干冰的制作方法在他们手里。朝廷下令准其与钦天监配合,掌控四季天气
说白了就是做为气象部门提前预测天气汇报给李世民,提前应对
在这看天吃饭的大唐,天气预报对于民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后世习惯了天气预报的姬云建议李世民让遍布大唐的道观观天之余,也报下天气如何
但是李世民想都不想直接拒绝了
对于农耕文明而言,天气信息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一直到新中国建国那会儿,这还是国家机密
我们现代人所熟悉的天气预报公开化,是因为一位伟人的爱民之心。1953年4月,一场强寒潮突然向华北地区袭来,这让广大农民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毛泽东主席听闻此事,立即在一张便条上写道:“气象部门要把天气常常告诉老百姓。”
毛爷爷让国人了解了天气变化,可同样也被某些别有目的的国家查探到,这大大增加了国防的难度
自古以来,气象信息一直属于军事情报,需要绝对保密。气象有关的部门首要任务是为国防和军事服务,在唐朝同样被列入国家机密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这天时就与天气息息相关。比如外邦知道大唐的天气预测,等大唐大面积出现自然灾害或者连续出现自然灾害。趁着大唐虚弱之时开战。那后果无法想象
天灾加人祸,咱们还过不过了?
李世民给姬云讲明泄露天气数据的严重性,姬云满脸不情愿,张张嘴说不出个好的对应,不得不放弃公开天气数据的想法
炮可以降雨,运用得当也可以让天不下雨,这是姬云说的
用炮炸云彩,云彩没了,怎么下雨?
艺术就是爆炸!姬云是啥都想炸一下。对炮的使用,李世民现在有了新的认知,对姬云的认知更深刻,他真的是为战而生
李二悟了,下定决心,以后不论再穷,也要保证神机营的一切所需
关中有雨了,但是山东,河南那些地方还在苦苦挣扎
人工降雨需要姬云的大炮仗,既然姬云想去山东。李世民再三考虑,封赏变派遣,一个钦差大臣出炉了
钦差大臣的相关文书,三省当场就给办好了。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李世民把天子剑给了姬云,叫他便宜行事
这下官员反对,尤其是世家和儒家官员们。
山东是孔孟之乡,世家的根基也多在此地。他们是山东实际掌控者,与皇权对抗还能讲道理,面对姬云这个不讲道理看心情的主,谁知道他去了山东搞什么幺蛾子?
但是姬云问皇帝“我降雨有功吗?”
“那是自然”
“封赏呢?”
“你不是去山东吗?”
“这算封赏?”
“要不然呢?”
“那我不去了”
“别别别,你不去谁降雨给他们?”降雨这技能哪里还能再换个人掌握?李世民又不傻,自己学会也没法到处跑降雨不是!
姬云又把话绕了回来“封赏”
“行吧,你说,朕有就给你”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