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的呐喊如同一把火炬,点燃了民夫们心中积压已久的怒火。他们手持简陋的工具,锄头、铲子在阳光下闪烁着愤怒的寒光,尽管装备寒碜,但此刻他们的气势却如汹涌的潮水,锐不可当。
监工们见状,惊恐地想要制止,他们挥舞着皮鞭,脸上露出凶神恶煞的表情,嘴里骂骂咧咧:“你们这群贱民,想造反吗?”然而,民夫们毫不畏惧,他们迎着皮鞭冲了上去。陈胜身先士卒,他像一头勇猛的猎豹,敏捷地躲过监工的攻击,然后飞起一脚,将一名监工踹倒在地。其他民夫们也纷纷效仿,与监工们扭打在一起。
在混乱中,越来越多的民夫加入了叛乱的队伍。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长城沿线的各个营地。那些饱受苦难的人们,如同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纷纷揭竿而起。
他们推举陈胜为领袖,陈胜站在高处,望着下面群情激愤的人群,心中既激动又有些许惶恐。他深知,一旦踏上这条路,便再无回头之日。但他想起太子扶苏的仁慈,想起百姓们遭受的苦难,眼神又变得坚定起来。他振臂高呼:“兄弟们,我们今日起义,不为别的,只为了能过上好日子,为了给太子殿下讨回公道!让我们一起推翻这残暴的统治!”
随着叛乱队伍的不断壮大,他们开始向附近的郡县进军。沿途的百姓们纷纷响应,有的拿出家中的粮食支援,有的则加入了起义的大军。队伍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所到之处,秦朝的官吏们纷纷逃窜。
而在咸阳城,赵高得知长城民夫叛乱的消息后,先是一惊,随后又恢复了那副阴鸷的模样。他向胡亥隐瞒了叛乱的真实规模,只轻描淡写地说:“陛下,不过是一群刁民闹事,不足为惧,臣自会处理。”而胡亥依旧沉浸在他的声色犬马之中,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浑然不觉。
陈胜的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他们攻克了一座又一座城池,缴获了不少武器和物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军队缺乏训练,指挥不够统一等。但陈胜积极地与身边的谋士们商讨对策,不断地调整战略。
在另一边,其他地方也有一些有志之士开始响应陈胜的起义。他们或是对秦朝的暴政不满的地方豪杰,或是心怀天下的侠义之士。各地的叛乱如星火燎原,秦朝的统治开始摇摇欲坠,一场席卷全国的反秦风暴正在形成,而这一切都源于长城下那一群不甘被压迫的民夫们的奋起反抗。
咸阳的皇宫之中,气氛压抑而沉闷。赵高迈着那细碎而阴柔的步伐,缓缓靠近正慵懒斜躺在榻上的胡亥。他微微弓着腰,脸上带着那一贯谄媚却又暗藏心机的笑容,轻声说道:“陛下,真正的帝王需有自己独特的统治规则。那扶苏昔日所定之政策,皆应废除,唯当遵循始皇帝之法令,如此方能彰显陛下之权威。”
胡亥皱了皱眉头,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声音带着几分恼怒与慵懒:“赵高,莫要再来烦朕,朕的心思全被你搅乱。这些琐事,你自行处理便是。”他的眼神中满是对赵高打扰自己享乐的不悦。
此时,太后胡姬莲步轻移走进皇宫。她身着华丽的服饰,面容虽有几分岁月的痕迹,却仍透着一种凌厉与威严。她听闻胡亥之言,微微点头,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吾儿此举甚是正确。”胡亥见母亲前来夸赞,顿时有些不知所措,眼神游离,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回应。
胡姬走近胡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中带着一丝蛊惑:“吾儿既为监国,且坐于大秦皇帝之位,这天下万物皆应归你所有,包括那扶苏的一切,皆要纳入囊中。”
胡亥面露迟疑之色,呐呐道:“母亲,这般做法恐有不妥,朕亦是知晓礼义廉耻之人。”
胡姬轻轻一笑,笑声中却带着几分深意:“吾儿莫要迂腐。你可知,本宫娘家乃是胡人,行事不必拘泥于秦之旧俗。”
胡亥心中纠结万分,在欲望与道德之间挣扎。随后,他似是下定了某种决心,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他转身寻到芈萱,见芈萱那婀娜多姿的身形,心中虽有愧疚,却仍以杀死赢承乾相威胁,又加以甜言蜜语,软硬兼施。当夜,便在太子府邸之中,与芈萱共处一室。那屋内红烛摇曳,光影交错,胡亥与芈萱同床共枕,尽享欢愉,全然将世间的纷扰与道德的约束抛诸脑后,只沉浸在这短暂的温柔乡与权力带来的肆意之中,而大秦的命运,也在这看似纸醉金迷的夜晚,被悄然推向了更为混沌未知的深渊。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胡亥与芈萱的床榻上。胡亥悠悠转醒,看着身旁仍在熟睡的芈萱,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昨夜欢愉后的回味,更有对自己所作所为的隐隐不安。
他起身披衣,在房间内踱步,思绪飘回到父皇在世之时,那时的他无忧无虑,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陷入如此复杂的权力漩涡与情感纠葛之中。而如今,他不仅要面对赵高的弄权、母亲的诱导,还要处理与扶苏旧部以及满朝文武的微妙关系。
芈萱也渐渐醒来,她望着胡亥的背影,轻声唤道:“陛下……”胡亥闻声转身,看着芈萱那娇艳却带着一丝哀怨的面容,一时语塞。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已因近期的种种变故暗流涌动。那些忠于扶苏的臣子们听闻太子府邸之事,更是对胡亥的不满与日俱增,他们暗中商议,试图寻找机会扳回局面,恢复大秦的正统秩序。
赵高察觉到了这股暗流,他一面继续在胡亥面前粉饰太平,一面加紧对异己的排查与打压。他深知,只有牢牢掌控住胡亥,才能实现自己的野心,而胡亥的种种荒唐行径,恰是他可利用的把柄。
在民间,百姓们也因朝廷的动荡而人心惶惶。物价开始飞涨,治安逐渐混乱,原本繁华的咸阳城街头,如今也时常出现哄抢与斗殴之事。
胡亥在皇宫中也渐渐感受到了这种压抑的氛围,他试图通过举办盛大的宴会、赏赐群臣来安抚人心,然而收效甚微。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或许正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但又不知该如何回头,只能在这黑暗的深渊中越陷越深,如同一只被困在蛛网中的飞虫,挣扎却难以脱身。
而在遥远的边疆,蒙恬所率的大军也听闻了咸阳的变故。蒙恬望着南方,心中忧虑不已,他既担心大秦的命运。他深知,若咸阳的乱象持续下去,边疆的稳定也将难以维持,外敌必将趁虚而入,届时,整个大秦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蒙恬在边疆军营中,召集众将领,面色凝重地说道:“咸阳城中风云变幻,奸佞当道,主上受奸人蛊惑,已失正道。我等身为大秦将士,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但此刻的君已非昔日贤明之君。我等不能眼睁睁看着大秦毁于一旦,当思应对之策。”
众将领纷纷点头,皆义愤填膺。一位老将站出来,抱拳说道:“将军,我等愿听您号令,或回师勤王,清君侧,或坚守边疆,保境安民,全凭将军定夺。”
蒙恬沉思片刻,目光坚定:“边疆之防关乎大秦根基,不可轻弃。我修书一封,派人送往咸阳,痛陈利害,望能唤醒主上。若咸阳局势仍无转机,我等再做打算。”
而在咸阳,胡亥的荒唐行径并未停止。他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奢华宫殿,征调无数民夫,百姓苦不堪言。赵高则趁机中饱私囊,把控朝政,将反对自己的大臣或贬或杀,朝堂之上一片乌烟瘴气。
胡姬见胡亥愈发沉迷享乐,虽心中有些许不安,但仍为其出谋划策,妄图巩固自家权势。她建议胡亥对各郡县加强控制,增加赋税,充实国库,以满足其挥霍。
然而,各地百姓已对胡亥的统治怨声载道。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如星星之火,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豪杰纷纷响应,他们打着“伐无道,诛暴秦”的旗号,势力日益壮大。
面对各地蜂拥而起的起义军,秦朝的军队虽装备精良,但因赵高的乱政,指挥混乱,士气低落。一些地方官员见大势已去,或开城投降,或弃城而逃。
胡亥听闻起义军的消息,惊恐万分,这才从纸醉金迷中惊醒。他怒斥赵高:“你不是说一切尽在掌控吗?如今这天下大乱,该如何是好?”
赵高却巧言令色:“陛下莫慌,此不过小股刁民闹事,臣即刻调兵镇压,定能平息。”但他心中却另有盘算,妄图在这乱世中谋取更大的利益,甚至有了取而代之的念头。
此时,蒙恬的书信送达咸阳,胡亥览信后,心中有所触动,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了些许悔意。但赵高见状,生怕胡亥回心转意,对自己不利,于是百般阻挠胡亥与蒙恬的联系,全力在胡亥面前诋毁蒙恬,使得胡亥又陷入了犹豫与迷茫之中,大秦的命运愈发飘摇不定,仿佛在狂风暴雨中的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