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爱卿,你倒是说一说,你何罪之有?”
赵佶来了兴趣,问道。
“圣,臣......有眼无珠,识人不明啊!”
“那呼延灼,本以为是一员良将,不曾想却是一个叛徒!”
“他统帅一万大军,去剿灭梁山,却和梁山勾结!”
“导致......导致一役而全灭啊!”
高俅不开口还好,一开口,大殿里就炸了锅。
文武百官议论纷纷。
“什么,呼延灼全军覆没了?”
“这怎么可能?”
“是啊,区区几百草寇,怎会灭了一万官军?”
“即便是一万头猪,梁山也杀不完啊!”
“要不怎么说,呼延灼是叛徒,肯定是他和梁山勾结起来,里应外合。”
“朝廷接连失利,有损国威,如何是好?”
“......”
而赵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高爱卿,你说什么?”赵佶又问道,“呼延灼兵败了?”
“是啊,圣。”
“都是臣举荐不力,派了一个叛徒过去。”
“要不然,天兵早已剿灭了贼寇。”
“请圣责罚!”
“臣甘愿受罚!”
高俅跪在地,一副痛心疾首,悔不当初的模样。
殊不知,他是在以退为进,化被动为主动。
“高爱卿,起来吧,朕赦你无罪。”
“你也是替朕分忧。”
“呼延灼叛国,罪在他而不在你。”
“孰是孰非,朕还是拎得清的。”
赵佶并不责怪高俅。
说到底,高俅还是他的心腹、宠臣。
想当初,他还是端王,高俅就在身边伺候,吟诗作赋、饮酒蹴鞠、青楼听曲......这样的交情,他岂会责罚高俅?
“谢圣隆恩!臣万死难报!”
高俅闻言,急忙从地爬了起来——他知道自己没事了。
“圣,那贼子叛国,不知去向。”
“但他的家人,可不能轻易放过。”
“臣已私自下令,派人去汝宁,抓捕他的家人。”
“八百里加急,应该快要到了。”
高俅继续说道。
“高爱卿,你做得很好。”
“抓了他的家人,到时推出午门斩首,以解朕的心头之恨。”
“堂堂呼家将,竟出了叛徒,是朕一生的败笔啊。”
赵佶愤愤的回答道。
他是知道八百里加急的,呼延灼的家人,一定跑不掉。
八百里加急,是传递紧急公文的最高等级,沿途的驿站,换人换马,一刻也不停。
在人的背,还插了一面黄旗,谁也不敢阻拦。
连山贼、土匪也不敢。
要是公文丢了,出事的地方,方圆百里寸草不生,鸡犬不留。
据说,连老鼠洞都要灌开水,蚯蚓都要挖出来竖着切。
“圣英明。”
“只有杀了呼延灼的家人,才能以儆效尤,让那些有不臣之心的人,不敢轻举妄动。”
“那......依圣的意思,梁山又当如何?”
高俅拍了一句马屁,又试探道。
“梁山草寇,不足为虑。”
“即便他们瓦解了朝廷的一万天兵。”
“高爱卿,你再挑一员良将,率一两万天兵,一战可灭梁山。”
赵佶还是没把梁山放在眼里——之前朝廷失败,那是出了叛徒,若真刀真枪,区区草寇弹指可灭。
“是,圣。”高俅躬身答应。
赵佶觉得了然无趣,看了看殿头官,殿头官心领神会道:“有事奏来,无事退朝。”
文武百官哪不明白,赵官家又要出宫去寻李师师了,一个个就装聋作哑。
于是,今日早朝,就这样草草的结束了。
...
赵佶对这场战败,不怎么放在心——他是艺术家皇帝,不关心战事。
但大宋朝民间,却反响极大。
天下二十四路,莫不传着梁山的威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