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南京的朱棣,下诏追封甘武为开山王,配享祖庙,其子甘浩勇继承其世袭爵位。
做完这些,朱棣开始着手部署军队,是时候收拾瓦剌了。
马哈木在消停了几个月后,见明廷方面没什么动静,便以为明廷不会为了阿鲁台出兵,于是这次马哈木更是纠集太平、把秃孛罗两位瓦剌部落首领共同出兵,誓要一举荡平阿鲁台,彻底吞并东蒙古。
被马哈木扶持上位的答里巴汗,成了马哈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傀儡,在马哈木的花言巧语下,蒙古可汗答里巴将战刀指向了自己人……
时间来到永乐十二年二月,大明军队战前集结完毕,于是朱棣开始了自登基后的第二次北伐。
此战,朱棣十分重视,将拱卫京师的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全部带上。
户部尚书夏元吉积极为大军筹措粮草,很快就解决了三大营二十万大军的粮饷以及物资供给。
二月十二,钦天监算出此日为上上之吉日,天子御驾亲征,龙星闪耀北方,此大吉之兆,天子定能破敌于前,凯旋南还。
朱棣亲率大军出征,四月中旬到达雁门关。
此时,马哈木已率兵打到了阿鲁台部腹地——饮马河。
在雁门关,朱棣下诏从征的卫所军也在此集结完毕,朱瞻基和甘勇浩二人也随郑亨在此集结,自此北伐大军达到三十万之多,对外号称五十万。
战前部署:安远侯柳升领神机营,负责炮火支援,武安侯郑亨领中军四万加旗下一万卫所军,宁阳侯陈懋领左哨军三万加旗下两万卫所军,丰城侯李彬领右哨军三万加旗下两万卫所军,成山侯王通领左掖军三万,都督谭青领右掖军三万,都督刘江、朱荣领步骑四万为前锋,安边侯韦齐领骑兵两万为机动,朱棣则亲率三千营坐镇后方。
得知马哈木已经打到饮马河后,朱棣命令大军直奔饮马河而去,他怕再耽搁一下,那个阿鲁台恐怕就真要凉凉了。
朱棣命大军摆开阵型,呈菱形朝饮马河方向行进,五月十一,前锋刘江、朱荣在饮马河流域的康哈里海遇到瓦剌贤义王太平部。两军发生大战,瓦剌不敌,向忽兰忽失温溃逃。
在与敌短兵相接后,作为机动的韦齐抓住战机率骑兵从左翼向敌人包抄而去。追至三峡口又歼敌把秃孛罗一小部。
而朱棣也来到中军,他下令全速前进,多年的战斗经验告诉朱棣,与游牧民族作战的秘诀之一就是要速战速决。己方奔袭千里,远离后方,粮草有限,如果让马哈木反应过来,他定然会避其锋芒躲起来,到时这场战争就会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翌日,韦齐紧随瓦剌溃兵到达忽兰忽失温,马哈木看到大明的骑兵,脸上露出一丝不屑,在他眼里,汉人的骑兵就像绵羊一般,华丽而无实用。
面对追来的明骑兵,马哈木拿出自己最强的骑兵精锐,迅速摆开阵型。此刻战场上是瓦剌三万骑兵对明朝两万骑兵,而且马哈木身后还有数万骑兵枕戈待旦,从此刻战场形势上看,似乎对明军有些不利。
但韦齐并没有退缩,他同样指挥骑兵摆出了进攻队形。
大战来临前的一刻总是那么宁静,连天空中的白云都好似慢了下来,好像一眨眼就会错过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呼~~~
当太阳躲进了云层的那一刻,双方指挥不约而同的下达了进攻指令。
忽兰忽失温上空被喊杀声覆盖,数个回合下来,双方各有死伤,胜负未分。
就在马哈木准备再次带领骑兵冲锋的时候,明军的火炮在瓦剌阵前炸响,紧接着左前锋刘江也带兵赶到,从右翼加入战斗。
马哈木这时才反应过来明朝的大部队赶到了,他连忙下令各部朝山上退去。
忽兰忽失温四周多山,且山势陡峭,易守难攻。
马哈木也是看准这一点,所以对明朝大军的到来并不害怕。
他认为,就算打不过,凭着山险也能将明军耗死。
马哈木、答里巴与太平,把秃孛罗分别带领军队驻守在三个山头之上,相互成犄角之势与明军相持。
朱棣也不惯着他,命令军队将三座山头都围了起来。
就这么僵持了三天之后,马哈木发现己方有个致命的弱点——他娘的这山上没水。
不过几天下来,通过分析朱棣的布局,马哈木自认为找到了击败明军的方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