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姜维正骑马奔走,突然遇到了司马师带着大军来拦截。

原来姜维在取雍州的时候,

郭淮飞报入朝,魏主和司马懿商量好了,派了长子司马师带了五万大军来帮忙。

司马师听说郭淮已经把蜀兵打退了,觉得蜀兵肯定弱爆了,就来半路截击。

结果一直追到阳安关,却被姜维用武侯诸葛亮传下来的连弩法击退了,

两边暗藏了一百多张连弩,一弩能发十箭,而且还都是毒药箭!

两边的弩箭一起射,前军连人带马被射死了无数。

司马师在乱军中侥幸逃命回来。

却说在那个名叫麴山的小城里,蜀国的将领句安发现援军迟迟不来,于是决定换个团队,开门投降了魏国。

姜维损失惨重,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了汉中。

而司马师则潇洒地回到了洛阳。

到了嘉平三年的秋天,司马懿突然身体不适,感觉自己快要不行了,于是赶紧叫来两个儿子,语重心长地说:

“我在魏国工作这么多年,官位也做到了太傅,可以说是人臣之极。但总有人怀疑我有异心,

其实我一直都有点害怕。我走后,你们俩要好好管理国家大事。一定要小心啊!”

说完就去世了。

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向魏主曹芳汇报了情况。

曹芳非常慷慨地给了他们丰厚的葬礼待遇和荣誉称号;

还封司马师为大将军,掌管重要机密事务,司马昭则为骠骑上将军。

孙权,东吴之主,曾立孙登为太子,但孙登早逝。

后来,他选择了孙和作为新的继承人,但孙和与全公主关系紧张不和睦,最终被废黜。

孙权又立孙亮为太子,此时陆逊和诸葛瑾都已去世,国家大事都交给了诸葛恪。

太元元年秋八月初一日,发生了一场大风暴,孙权因此受到惊吓而生病。

次年四月,孙权病重,召见诸葛恪和吕岱托付后事,不久后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后来有人写诗曰:

紫须绿眸称豪杰,能令手下尽忠心。

廿载春秋建伟绩,龙腾虎跃镇江东。

孙权驾崩后,诸葛恪拥立孙亮为新皇帝,宣布天下大赦,并改年号为建兴元年。

他们给孙权追封了一个高大上的谥号〈大皇帝〉,还把他埋在了蒋陵。

不过,这个消息很快就被洛阳的间谍知道了,他们赶紧回去报告。

司马师听说孙权死了,就琢磨着要出兵去打吴国。

但是尚书傅嘏劝他说:“吴国有长江天险,咱们先帝打了好几次都没打赢。不如咱们各守各的地盘,这样才最稳妥。”

司马师却不同意,他说:“天道三十年一变,怎能老是三足鼎立僵持不下呢?不管了,我要去打吴国!”

昭也附和说:“现在孙权刚死,孙亮又是个软蛋,咱们正好趁虚而入啊!”

于是他们就派了三路大军去攻打吴国,还让司马昭当大都督,统一指挥这三路兵马。

话说那日,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和镇南都督毋丘俭三位大将,各自领着十万大军,分三路向敌国进发。

这场面可真是壮观啊,就像是一场盛大的“兵临城下”

而咱们的司马昭大都督,更是亲自坐镇指挥,把这场面推向了高潮。

当司马昭大都督抵达东吴边界时,他立刻召集了王昶、胡遵和毋丘俭三位大将。

他说:“东吴最紧要的地方,就是那个东兴郡。他们在那儿筑起了大堤,还修了两座城堡,显然是想从巢湖后面偷袭我们。所以,各位一定要小心行事。”

于是,司马昭大都督让王昶和毋丘俭各带一万兵马,分别列在左右两边,暂时不要轻举妄动。

他说:“等我们拿下了东兴郡,再一起进攻也不迟。”

这两位大将听后,立刻领命而去。

接着,司马昭大都督又让胡遵担任先锋,负责带领三路兵马前进。

他还特别嘱咐胡遵:“要先搭浮桥,然后攻取东兴大堤。如果能夺得那两座城堡,那就是大功一件了!”

胡遵听后,立刻带着兵马去搭浮桥了。

却说吴太傅诸葛恪,听说魏兵三路来袭,立刻召集众人开会。

平北将军丁奉说:“东兴可是咱们东吴的心脏地带,要是丢了,那南郡、武昌可就危险了。”

诸葛恪笑道:“你这主意正合我意。你去带三千水兵从江里出发,我会派吕据、唐咨、留赞各带一万马步兵,分三路接应你。听到连珠炮响,大家一起冲。我自己会带大部队随后到。”

丁奉领命,带着三千水兵,分成三十艘船,向东兴进发。

胡遵将军带领部队渡过一座浮桥,并在河堤上安营扎寨。

他派遣桓嘉和韩综两位将领去攻打两座城池。

左边的城池由吴国的全端将军守卫,而右边的城池则由留略将军负责。

这两座城池都高大坚固,难以轻易攻克。

面对魏国的强大军力,全端和留略选择坚守不出。

胡遵在徐塘设立了指挥部。

当时正值严冬,天空飘起了大雪,胡遵与将领们举行了一场盛宴。

突然,有人报告说有三十艘战船正驶来。

胡遵走出帐篷观察,看到每艘战船上大约有一百人。

他回到帐篷中对将领们说:“不过是三千人而已,有什么好怕的!”

于是继续饮酒作乐。

丁奉将战船排成一行,对部下说:

“大丈夫要立功名、取富贵,成败就在今天!”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