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塞进信封里的照片,是她长这么大,照的第一张彩色照片。
自己不光照了彩照,还要上杂志了,她激动地手都有些抖。
“是啊,杂志社都联系好了,封面是刘冉冉,你是内页,具体排在第几页还不知道。”
“刘冉冉?我跟那么有名的演员在一本杂志里?”
刘冉冉,是去年华国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才二十六岁,长得漂亮,气质还好。
好多年轻男同志都把刘冉冉当女神,想娶回家。
“对,你是在这里。哈哈哈,小敏,别这么激动,等这个月杂志出来,你就知道了。”
《服装设计》的总编是杨局引荐的,苏觉晓前几天打过电话,说改天去京北登门拜访。
总编答应了下来,嘴上说着不用,心里已经在盘算能收到多少钱了。
当然苏觉晓不仅要登何敏的照片,她还登了龙哥的照片,并且让总编安排了一篇专访。
但这些苏觉晓都没有同何敏说。
“好好好,小苏老板,今天我请你吃饭。”何敏心情好得不得了,回屋穿了件衣服,拿上钱包,非要请苏觉晓吃饭。
苏觉晓也没有拒绝,何敏的这几天工资加奖金到手就有两千块,一顿饭还是请得起的。
两人开车来到羊城最繁华的路段,找了家吃生滚粥的铺子。
“小苏老板,羊城真热闹,在我们老家,别说元旦,就是平时六点大街上都没人了。”
苏觉晓一边听何敏说话,一边将一口热乎乎的粥送进嘴里,暖暖的,全身都跟着热了起来。
羊城一月的天气又潮又冷,生滚粥、打边炉特别受欢迎。
“是啊,羊城是热闹。”
“小苏老板,这个粥真好喝,我们老家喝白粥都少,更不用说在粥里放这么多好吃的。”
其实,不光何敏感慨,苏觉晓也感慨。
华国改革开放已经十年了,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但还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原地踏步。
就像她,在羊城住着最豪华的酒店,开着进口车,吃着最地道的粤菜,而有些地方,可能连电还没有通。
“以后都会好起来的。”
苏觉晓见过后世的繁华,肯定道。
吃得差不多,何敏抢先站起来付账,老板娘操着羊城话,问了句,“十块零五毛。”
“多少?”
“十块零五毛。这都听不懂?在羊城,得好好学羊城话。”
老板娘又重复了一遍,还劝了一句。
的确,从八十年代到两千年,学说羊城话不仅时髦,在工作中还很重要。
苏觉晓站起来,帮忙翻译成了普通话。
何敏咬着嘴唇,低着头,把钱付了。
车子到了宿舍,苏觉晓发现何敏表情不对,“小敏,老板娘没什么别的意思,多学点总没坏处。”
“嗯嗯,小苏老板,我会好好学的。”
何敏应了一声,下了车。
前阵子何琳就让她学羊城话,说学好了服务老板们用。
刚才老板娘的话又让她想起这段过往。
有些伤痛,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金钱来抚平。
何敏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像小苏老板一样有钱的人。
正当她掏出钥匙开门时,身后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小敏,我找你找的好辛苦啊。”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