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超过2.5马赫的飞机,都要面临一个问题——“热障”。
(虽然米格19没有2.5马赫,但也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所谓热障,是高速飞行的飞机与空气摩擦,导致机体外表温度迅速升。
超过2.5马赫之后,飞机表面温度将超过200度,超过3马赫则达到300度。
要说300度也不是什么高温,耐得了这个温度的比比皆是。
但对于飞机表面所使用的铝合金来说,这就是致命温度。
即使是高强度的铝合金,熔点也不过500度。
超过300度的高温,铝合金的硬度会急剧下降,无法作为结构件,更何况还有高速带来的压强。
财大气粗的鹰酱佬用的是钛合金。
从性能看,钛合金的耐高温性要比铝高出几个段位,其它性能也非常优越,自然是没问题的。
不过,钛合金的加工工艺难度系数很高,即使是今天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而且它还有个毛病——贵。
毛熊国在钛合金加工略差,即使它的钛矿藏丰富,目前也没办法生产。
(不过,要说毛熊国造不出全钛飞机也不能这么绝对。后来也研制了T-4大量使用钛合金的飞机,不过如果采用钛合金,米格19可能要晚出来好几年,造价太昂贵,不符合毛熊国的风格)
铝合金用不了,钛合金做不到,该用什么材料为好?
于是,毛熊国设计师们想到用不锈钢。
不锈钢耐300度温度自然不在话下,不过它实在太重了。
钢的密度为?7.9?吨\/立方米,几乎是铝合金(2.7?吨\/立方米)的三倍,钛合金(4.5?吨\/立方米)的一倍多。
因此,钢作为大规模机身材料的时间很短。
早在战斗机诞生的早期,飞机机身就抛弃钢材投向铝合金怀抱。
唯一的办法就是:机翼前缘部分为钛合金,机翼主体结构均使用镍基不锈钢材料,采用全焊接成型的复杂钢结构。
机翼的内部结构和型材也大都使用镍基不锈钢板材。
不管什么办法,镍基不锈钢板材和钛合金这两种材料都不好搞。
“可是,不锈钢和钛合金如何生产?”
“我们哪去找这种材料??”
“另外,这会不会是鹰酱放出来的烟雾弹??”
一时之间,米高扬等人研发进入了停滞状态。
然而,这时安德烈拿着一把56式半自动步枪走了进来。
……
ps:鲜花评价票月票大家手还有的都投点,一会还想加更!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