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40毫米火箭筒和一门107毫米火箭炮摆在苏军顾问团眼前,参加的除了刘钧外,还有志愿军部队的代表。
刘钧提出的用这两款武器与苏军交换的建议,在内部引起了争论;有的首长说好不容易自己研制出这样的大杀器,没道理卖给别人;也有的首长说,这两款武器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别人拿去研究,很快就可以仿制,还不如用它换一些我们急需的装备。
最后的意见是:这两款武器出现在战场上,苏军不可能不看到,如果他们高层提出要求,我们不可能不答应,还不如主动与他们接洽。
这个事既然是刘钧提出来的,上级就让他负责跟苏军谈判,部队派出人员参加。
法捷耶夫咽了一下口水,眼前的这支火箭筒,有点类似国内的RPG-2,但是又有点不像。而107毫米火箭炮,短小精悍,黑幽幽的炮身,上下迸发着一种强大的气息。
一名志愿军战士用卧姿和立姿给他们演示了这支40毫米火箭筒的发射。
“嗖”的一声,声音不大,长长的炮弹拖着尾焰飞出炮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向靶位,那是一块200毫米厚的均质钢板。
“轰”的一声,标靶被淹没在爆炸的浓烟和火光当中。
很快,他们将这块钢板吊了过来。
只见正面一个圆孔,而后面则有溶化的金属溶液,可以想象,当这枚穿甲弹打穿钢板时,形成的金属溶液喷向坦克舱内是一个怎么样的情景。
这可是200毫米的均质钢板呀。
既轻便,又容易操作,双人单人都可以,一个士兵可以背4发炮弹满山跑。
顾问团的人员基本是军事专家,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款火箭筒的特别之处,特别是它的穿甲弹可以打穿现世所有坦克的正面装甲,军事价值不可估量。
现在世界上只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两国都有海量的装甲部队,想到对方的钢铁洪流,大家都在拼命找对付的办法。
这款单兵火箭筒,出现的不正是时候吗?
而那门107毫米火箭炮,虽然只试射了一枚火箭弹,但可以想象这12管火箭炮弹同时发射的恐怖火力输出,最重要的是,由于它可以拆卸,分解后几名士兵就可以扛着行军,机动性强,走哪打哪。
这个时候苏军的BM-13型16管132毫米火箭炮,也就是后来称为“喀秋莎”的火箭炮,还必须由一辆吉斯151运载车辆负责运输,这就注定必须依靠公路才行。
而107毫米火箭炮,一个班的士兵把拆开的部件背在身上,跑到一座山头,组装好之后,对准目标一阵火力输出,12枚107毫米炮弹,相当一个炮兵营的火力将整个目标覆盖、
发射完之后,十分钟不到,发射现场撤得干干净净。
这设计的人真是天才。
“刘参谋,这是你们设计制作的?”
“这是由我们国内兵工厂设计制作的。”
“能不能把这两款图纸提供给我们?”法捷耶夫试探地问。
“上校先生,这个我可做不了主,不过我听说这两款武器是国内兵工厂设计人员花了好几年功夫才设计出来的,消耗了许多人力物力。”
傻瓜都听出刘钧的意思,提供图纸可以商量,但不能免费。
“刘参谋,毕竟我们苏联给你们提供了那么多的武器弹药,这点事情可不可以商量?”
刘钧心想,当年苏联老大哥提供的武器装备并不是全部免费的。二战结束后,苏军庞大的军火仓库堆满了缴获的武器和那些年来加足马力生产的武器弹药,还有退役下来的武器弹药。这恐怖的存量,再打一场世界大战都用不完。
现在战争结束了,这些武器在仓库里蒙上了一层尘土。
正逢朝鲜战争爆发,中朝军队需要大量的武器弹药,特别是中国军队的要求更加迫切,因为在朝鲜战场,第一次战役到第三次战役,志愿军使用的都是当年从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军手里缴获的“万国造”武器,中朝军队就是凭借这些简陋的武器将联合国军推回到“三八线”附近。但是,战争中也暴露了志愿军步枪、机枪和火炮的口径极其混乱,后勤补给、维修和弹药供应也极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之下,要想凭借如此简陋的武器持续与美军作战,势必极为艰难。
于是,中国政府向苏联政府提出援助和采购苏制武器的要求,苏联政府向新中国提供12.35亿卢布的贷款,全部用于购买苏制武器;当时的价格也明确规定,以1950年10月19日中国出兵朝鲜为分界线,之后采购的军事装备和弹药以半价付款,铁路器材打了个75折。
从1951年1月开始,大批苏制武器装备志愿军。
毋庸讳言,总之,中国政府采购和苏联援助的大量武器装备,总体性能要好于中国的“万国造”武器。起码解决了后勤保障的许多问题,这些武器在朝鲜战场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军队能够以弱胜强,屡屡取得对美国为首联合国军战斗的胜利,这些武器装备也功不可没。
而且因为这批苏制武器的到来,中国军队学到了现代化战争的模式,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开始加速中国军队自身正规化建设的步伐,并由几乎是单一的步兵发展为诸军兵种的合成军。所以战后,中国军队掀起了大练兵的高潮,快速进行部队的正规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
“你们苏联老大哥财大气粗,哪里看得上我们这些土枪土炮,你们随便拔一根毛,我们都抬不起!”
“噗”的一声,安娜一口水喷了出来。
“刘参谋,你的话很有趣!”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