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六月二十日酉时,曹丕在洛阳皇宫病逝,享年四十岁,谥号文皇帝,庙号世祖。六月二十九日,年仅二十岁的曹叡在洛阳登基即位,成为曹魏的第二任皇帝,公元227年改元太和元年。

曹丕病逝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武昌(今湖北鄂城)和成都。

得知曹丕已死,曹叡年少登基,吴王孙权趁机出兵进攻江夏,但连续猛攻月余,也未能攻破。公元226年八月,孙权无奈退兵。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成都的宫廷内传来了一阵庄严的声音。“陛下,有紧急军情!”

大汉的丞相诸葛亮神色凝重地走殿前,“据报,魏国的曹丕已经驾崩,新君曹叡即位尚未稳固。这正是我们大汉挥师北伐,收复中原的绝佳时机。”

刘禅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早已明白诸葛亮的意图。他深知丞相一直怀揣着北定中原的梦想,只等这个合适的时机。

时间过去了一个多月,诸葛亮终于做出了决定。

“陛下,我愿亲自领兵北伐,为大汉开疆拓土。”他的话语坚定而有力。

刘禅沉默不语,而殿的大臣们却议论纷纷。

有的人激动不已,认为这是复兴汉室、统一中原的绝佳机会;而有的人则忧心忡忡,他们认为魏强汉弱,此时北伐无异于以卵击石。

一个月前,东吴孙权也曾试图攻取江夏,但最终却铩羽而归。这一幕让一些人更加坚定了反对北伐的立场。

诸葛亮看到刘禅的犹豫和殿的纷乱,眉头紧锁。但他早已有了应对之策。他知道,虽然大汉朝廷表面都在他的掌控之下,但很多人仍怀有苟安之心。

特别是近年来,刘禅推出的几项新工艺让国家逐渐安定,大臣们的日子也过得更加安逸。他们害怕战争会破坏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

然而,诸葛亮深知现在是汉魏吴三分天下的格局,还没有到可以安享太平的时候。

曹叡刚刚继位,曹魏政权尚未稳固,这正是大汉北伐的最佳时机。

他必须坚定信念,开启北伐战争。

他狠狠咳嗽两声,清了清嗓子。

大殿的议论声渐渐平息。

诸葛亮从怀中取出一册奏章,递给刘禅:“陛下,这是我精心准备的北伐方略。”

刘禅接过奏章,眼神中透露出期待。

诸葛亮接着说道:“陛下,请先让福安公公为您宣读。”

福安应诺,打开奏章,开始高声朗读。大殿之顿时鸦雀无声,只有福安的声音回荡在空气中:

“先帝创业未半,

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刘禅认真地听着每一个字每一个句每一个标点符号,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知道这场北伐战争不仅关乎大汉的未来更关乎亿万百姓的福祉。他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支持丞相诸葛亮开启这场伟大的北伐战争。

这篇古文《出师表》是他在求学时期深入研读过的经典之作,它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劝勉后主刘禅,表明自己北定中原的决心和忠诚,而写的一篇感人至深的奏章。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