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手执羽扇,语气平静地说:“挥动王师北定中原,这是先帝的遗愿。”
他稍作停顿,又继续道:“如今南方已定,我必将厉兵秣马,以期早日挥师北,还陛于旧都。”
他品着杯中的香茶,不再言语。
刘禅明白,按照历史进程,第一次北伐将在公元228年进行,而现在已是225年末。也就是说,只有两年的时间了。
两年后,诸葛亮将发动他主导的北伐战争。
刘禅深情地道:“相父为国操劳,身负重任,复兴汉室的重任全赖您一人,朕心中实在不忍。”
他轻叹一声,继续道:“朕自知才智有限,难以分担相父的忧虑,实感愧对列祖列宗。”刘禅刚说完,诸葛亮的羽扇轻轻一挥,放缓了节奏。
“陛下过谦了,”诸葛亮温和地笑道,“陛下改良水稻种植,创新精盐提炼法,皆是为了国家昌盛,何谈才智愚钝。”
他顿了顿,又说:“陛下天赋异禀,自古以来罕见。新年将至,陛下年满弱冠,臣理应将政务交还陛下。”
刘禅闻言,心中涌起一阵涟漪。归政?
他急忙摆手,婉拒道:“相父,军国大事还需您主持,朕愿为相父分忧解难,但归政之事,实不敢领受。”
刘禅只是想贡献些智慧、力量,让诸葛亮少些工作压力,要治理整个国家,目前他没有这个水平,也不想,这么乱成一锅粥的三国,要治理好并非易事。
刘禅并非贪图权位之辈,担心自己难以胜任这乱世之主的职责。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刘禅愿意竭尽所能为诸葛亮分担压力。
原本,刘禅打算通过提及北伐来展示自己的决断力,让诸葛亮明白他可以处理好精盐提炼司的事务。然而,在诸葛亮面前,他放弃了这个念头。
他对诸葛亮的敬意和依赖,如同前世今生一般深厚。这两年与诸葛亮的共事,让他对这位相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诸葛亮事必躬亲,无论大小事务都尽心尽力。即使刘禅提出掌管一些权力,哪怕是精盐提炼这样的小事,诸葛亮也会慎重考虑,不会轻易放手。
这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职责有着极高的要求,生怕有丝毫的疏忽,辜负了先帝的嘱托。刘禅对此深感敬佩,他认为能拥有这样一位智者作为相父,是他的莫大荣幸。
此刻,诸葛亮的眉头舒展开来,之前的担忧烟消云散。
他曾担心刘禅在成都的所作所为是受到他人影响,想要亲政。然而,当刘禅主动提及北伐之事时,诸葛亮看到了他的坚定和决心。他知道,刘禅还是那个值得信赖的君主。
诸葛亮并非有意染指大汉朝政,实乃时局所迫。
刘禅虽为汉室正统,然其年幼且经验不足,难以独当一面,复兴汉室之重任。
然诸葛亮亦欣慰于刘禅之成长,深信有朝一日,汉室中兴,刘禅必能执掌大权,光耀门楣。
君臣二人话别之后,刘禅回归后宫,午后时分,皇后张鸳为他献香茶,关切道:“陛下辛苦,相父回朝,国家大事又将落在陛下肩。”
刘禅轻叹,摇了摇头。
张鸳见状,安慰道:“相父之心,无非为了大汉江山,陛下应体恤其良苦用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