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者,古人谓之:“金谓五色之金也,黄者曰金,白者曰银,赤者曰铜,黑者曰铁。”
唐人对于五金之说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尤其是炼丹术的兴盛到了高潮,也直接或间接促进了矿冶术的发展,“金银铜铁锡谓之五金,雌雄硫砒名曰四黄,朱汞鹏硇硝盐矾胆命云八石。”
并且炼丹方士已经掌握了蒸馏、熔融、升华、结晶等技术,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化学的合成与分解、还原的实验记录,为冶炼金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知“犹矿出金,如铅出银。”黄金可由专门的金矿石提取,白银则由含银的铅矿石精炼出来。可用“灰吹法”从铅坨中提取白银,用水洗法淘金,甚至已经开始使用火法炼金等等。
相应的,探矿与采矿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如“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山顶高平,巨石对峙,每骤雨过后,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土石之上”。“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这种结合植物找矿的精准方法已在民间广泛使用。
李世民称帝后,将天下分十道,这十道中几乎每道均有产金、产银的州县,一些矿场、矿坑的矿产量巨大,矿石品位相当高。
只是局限于开采技术和开采工具的落后,冶炼技术和工艺的局限,并没有大规模开采。
不过铜矿开采,却历来便是各朝矿政主业,铸造铜钱所用。铁矿的开采和冶炼技术,也已经非常成熟了。如块炼法,生铁冶炼法,炒钢法,灌钢法等;人工锻打,水力冶铁,百炼成钢等;鼓风技术的发展、高炉技术的应用等等,都使大唐炼铁技术有了高水平发展,领先世界。
而作为炼铁、炼钢的重要原料——煤炭,此时还称为“石炭”。唐时石炭的开采技术已经有了很大提高,水平开采、竖井开采等更先进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石炭除了用于日常取暖,已开始用于铁冶炼和制陶业,比木炭更具优势。
此时贞观年间,矿山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并没有想象中的严格。虽然全国设有冶官管理矿业,但允许和鼓励民间探矿报矿开采,官府收税。甚至对铁还未实行专营,包括金银铜等,允许私采。
《旧唐书》记载,“凡天下出铜铁州府,听人私采,官收其税”。矿业出现空前繁荣。
所以当李千安提出要些铁矿、铜矿啥的,李世民眉头都不皱一下,很痛快的答应了他的请求。
“区区矿地而已,朕许你自探、自采、自炼,不收税。若有需要,还可以请各州县冶官助你一二。”
在李世民看来,挖矿采矿,苦力而已,李千安一介书生,也就是一时兴起,玩过新鲜,能挖去多少?
就算他有新鲜的冶炼之法,等李千安搞成了,他一句话的事,那还不是他李二的。
“谢陛下慷慨。”
李千安道谢,偷着乐。
两人心里都乐呵呵的,君臣一片和气。
“大家待李学士,果真所求必应,罕见也。”
太监王德见之一幕,心里感慨不已。
……
打铁趁热。
李千安得了李世民的许诺,直接跑到吏部找到考功郎中卢承庆。他掌管大唐所有官员的考核,对大小官员的情况再熟悉不过。
好友相见,热情寒暄过后,李千安开口要了份各州县冶官人员名单,卢承庆肯定给啊。
他只是觉得李千安有些不务正业,怎么想着捣鼓起金银铜铁和石炭来了。
“卢兄,小弟自有妙用,到时算你一份功劳,让陛下给你加官进爵不是梦。”
李千安用皇帝给卢承庆画大饼,也是皆大欢喜。
闲聊几句告辞,他哼着小曲儿,到弘文馆,准备收拾下就回家。
进门就闻见书香。
原来,上官仪正在洗砚池旁石头上晒书,新书新墨,散发出阵阵墨香。
而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三人则在一旁,捧着书,小心翻阅,一脸兴奋,称赞不已。
“好书啊,上官校书郎,你刻印来的这套四书五经,太精美了!”
“此套刻本,与馆中其他拓本、印本皆大不同,尤其所用字体,断句符号,清晰美观,独一无二。这东市李家印刷行何时出了能人,能印出如此精美绝伦之书?”
“老夫看得心痒难耐,这就想去请他多印几套,作为私家收藏,作族中子弟学习之书。”
“某观之意动,想把毕生诗作印成文集,老夫这就去整理,早点送去东市。”
几人议论纷纷,赞誉之声不断。
“说曹操,曹操到。几位大学士,馆主,李家印刷行的正主儿到了。”
上官仪看见李千安进来,忙笑着道。
“什么?李家印刷行是李学士的?这刻本是李学士刻印的?”
几人大惊。
“呵呵,区区雕刻小技,何足道哉,你们喜欢这种风格的宋刻本就好。”
李千安行礼,谦虚一笑,承认了。
“宋刻本,宋刻本,当世新体啊!出自李学士之手笔,倒是不奇怪了。”
虞世南与欧阳询和褚遂良,皆叹服。
能自创李体之人,创新出个宋体,不足为怪。
“不知道此宋刻本雕版花费几何,真想把馆中所藏之书,皆用此版刻印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